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贸易论文 发布时间:2016-08-06浏览:29次
在国际经济发展的今天上海自贸区的新管理设计方向有什么转变呢,要如何来增强现在国际贸易新条例呢?当下上海自贸区发展基础的选择也给其他省份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启示:不要快速追求国际上流行或新奇的发展点,而应该脚踏实地发展自己的优势,将自己的基础打牢固,才能够稳步前进,才不会担心当今复杂的经济市场的冲击。
摘要:上海自贸区是国内首个按照国际标准理念建设的自贸区,它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又一次全新大胆的尝试,是我国主动选择的一个新的改革试点,它不仅是为了加速中国改革或者增加资本投资,其建设理念也十分重要。本文将从基础、制度、模式这三大部分来探索上海自贸区的建设理念。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经济制度,国际贸易论文
一、引言
我们知道真正意义上的自贸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单独关税区内部设立的用防栅隔离的,置于海关管辖之外的特殊经济区域,区域内允许国外船舶自由进出,外国货物免税进口,取消对进口货物的配额管制,也是自由港的进一步延伸。
本文所论述的上海自贸区就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区域。2013年8月上海自贸区正式成立,它是由国务院批准上海市设立的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贸区。它将上海市原有的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和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包含在内,这四个海关特殊监管的区域构成了自贸区的主体,面积达到28.78平方公里,在寸金寸土的上海市相当难得。
二、上海自由贸易区发展基础的选择
上海作为新兴贸易区,在发展内容上有着诸多选择,但是从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它首选的还是自身最有优势的方面进行发展。上海自贸区重视宏观方面的把握,主要包括基础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结构选择。上海作为一个已经成型的经济区域,在产业的发展上具有独特的优势。2012年,上海口岸对外贸商品货物的吞吐量达到3.6亿吨,同比增长6.0%,上海港连续几年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港口,这些都是上海自贸区优势所在。上海自贸区是以货物贸易的自由、快捷、简洁,特别是转口(货物)贸易可望取得长足的发展为基础,然后才着眼于服务贸易,金融贸易的自由化试行及离岸金融业务。
可以预见上海自贸区将是一幢屹立世界的“参天大楼”,打好基础才能着眼于长久发展,而做好货物贸易,就是这个基石。目前国内将大部分目光投到金融、服务行业等新兴产业,但是上海自贸区的基石却不能选择于此,我们不能忽视上海自贸区的四个组成部分,即三个保税区和一个物流园区,这四个区域本身就是为了货物贸易的发展而建立的,要充分利用它们之前所建立起来的贸易和转口优势。
货物贸易对于上海自贸区是优势所在,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单独来说,上海也是个人口超级大都市,实际的货物贸易能够给上海自贸区带来更多的店铺、公司的驻扎,从而造就更多的就业机会,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必须能够加速实体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实体经济部门的效益,这才符合建设初衷。
货物贸易是上海自贸区发展的基础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上海市2013年统计年鉴,在进出口商品境内目的地/货源地统计进出口贸易额这一项目下,上海市就达到了4341亿美元,超过全世界大多数国家,例如作为2012年世界第18大出口国、第19大进口国的马来西亚(2833万人口,33万平方公里国土,2012年贸易总额4240亿美元)。这样一个庞大的贸易额基数将为上海自贸区提供有力的支持。二是上海是中国发展较快、较成熟的地区,上海的第二产业已经相当发达,这个不同于注重第三产业的香港,并且上海南北附近就是同样制造业发达的江苏、浙江,它们的进出口商品境内目的地/货源地统计进出口贸易额分别达到了5000亿美元和3000亿美元,往内陆延伸就是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安徽、四川,所以上海完全可以联合这些省份,在制造业方面发挥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上海自贸区的货物贸易提供强大有力的支持,这是传统老式自贸区所无法比拟的。上海自贸区能否长远发展,并发挥自身最大优势带动周围省份的一同前进,就在于货物贸易的发展与否,这是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基石。
国际贸易论文:《国际贸易问题》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自创刊以来,以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为主题,坚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读"的理念。国际贸易问题内容详实、观点新颖、文章可读性强、信息量大,众多的栏目设置,国际贸易问题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国际贸易问题并获中国优秀期刊奖,现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三、上海自贸区的制度设计
上海自贸区制度设计的要点就在于有限的政府管理和自由公平的经济贸易。上海自贸区不是特区也不是新区,并不是通过争取政策或土地上的优惠来发展自己,其更注重的是跟国际接轨,向国外自贸区学习制度设计,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最终形成“制度红利”,给自贸区带来好处。
首先,制度的设计要保证自贸区自由贸易功能,所以上海自贸区没有将制度定得太死板,形成固定的小的框架,否则不利于自贸区的自由发展,过分依赖政府监管反而会形成阻碍,应该在大的框架内将制度的设定管理权下放给那些企业,即由政府管理货物转变为企业管理货物。这一点上海自贸区已经像国外一些自贸区学习,大部分国际自贸区实行的都是“境内关外”,这一制度的设计相当开放,给予了公司、商人很多方便之处。我们的自贸区可以实行同样的“境内关外”,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实现金融、服务、运输、资本的自由化,这将是我们国内贸易制度的重大创新。此外,在外汇政策和税收政策方面也要有吸引人的地方,外汇政策确保第一时间开放,税收政策要有国际竞争力。
其次,自贸区的制度在以后的改进设计中,应该围绕探索建立以与国际高标准接轨、与国际贸易规则体系相吻合的行政管理体系为目标,加强管理体制的改革,“管得严不如管得好”,推进政府的管理重点由事前审批转移到事中、事后的服务监管上。在以后自贸区的发展中,我们可以建立信息共享系统、信用存档关联系统,形成综合性的法律监管体系,同时鼓励社会群众参与到市场监督中。在风险可以控制的情况下,先行进行资本项目兑换、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及人民币跨境使用机制的试验。
最后,为了对先行先试、风险控制有所保障,上海自贸区在制度设计中加入了“隔离墙”的建设理念。此“隔离墙”的目的就是严格限制人民币资本项目放开及离岸金融服务与投资开放的政策仅在自贸区开展,只有在自贸区内注册的企业和在自贸区范围内的经济活动才能享受制度优惠从中受益。同时,在区内建立安全审查和防止寡头垄断及综合评估机制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最大限度加强巩固风险防范体系。
由于自贸区内的开放程度、制度设计、优惠政策可能与现有的一些法律、商品交换制度、机构监管相冲突,所以自贸区的制度设计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可以在自贸区未来发展过程中慢慢落实一些细节政策,来进行有效调节。总的来说,自贸区的制度创新是发展的核心之一,必须加以重视。
四、上海自贸区的模式创新
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是第二次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是与国际金融、贸易、服务接轨的高级平台,在这次自贸区的建设理念中“负面清单”是一大新颖的亮点,是建设理念的根本转变。此前中国在管理涉外投资方面主要采取的是“正面清单”模式,实行准入后的国民待遇,并配有例外条例。“负面清单”模式实际上是原则中的例外,它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首用,它所体现的就是“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法律理念,它所遵循的是“除非法律禁止的,否则就是法律允许的”逻辑观念。在目前国际贸易协定和投资谈判中,交易模式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市场准入程度和开放程度,一般就承担义务而言,“负面清单”模式高于“正面清单”模式。
从“正面清单”模式到“负面清单”模式,不仅是文字之差,更是政府管理理念的巨大变革:从限定企业“只能做什么”到仅仅规定企业“不能做什么”的管理模式,无疑后者可以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且将企业不能从事的行业或者经济活动明确告知,将存在限制和开放程度低的行业标示出来,减少直接管制而更多采用间接管理,能简化对外资进入的审批管理环节,节省时间,还可以降低经济运行成本。“负面清单”模式说得通俗点就是指黑名单,在这个黑名单里所列出来的行业和商业经济活动就是企业所不能从事参与的,这些明确列出的受限行业领域就构成了所谓的“负面清单”,体现了这一“负”字。所以只要未列入名单的就是可以投资,可以进行经济活动的,外资企业在自贸区内对华投资时,参与的行业不在负面清单之内,可享受与内资一样的国民待遇。
《上海自贸区新制度管理建设模式国际贸易师论文出版》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上海自贸区新制度管理建设模式国际贸易师论文出版
下一篇:服装论文北京自主服装品牌发展对策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