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历史论文 发布时间:2017-07-31浏览:77次
文章是一篇历史类论文,主要对建国初期中共党内有关农业发展道路的争论的介绍和改革等等。本文选自:《历史学习》,《历史学习》1985年创刊。天津市新闻出版局主管,天津古籍出版社·历史教学社主办。《历史学习》杂志是全国唯一一本面向高中生的历史杂志。它以高考的要求辅助学习,根据每年高考的信息编辑内容,为考生详解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热点问题,以及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的着眼点。
摘要: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高层围绕农业互助合作问题产生的争论,以中共中央第一个农业互助合作决议的通过为标志,最后基本上统一到了毛泽东、高岗等人的意见之下。这是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农业发展道路做出的历史性的重大选择,也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对这场争论做出的结论。
关键词:建国初期,农业发展,历史文化,历史类论文
(一)
土地改革后,我国农村出现了新情况:一方面绝大多数农民开始过上了土改前的中农的生活和拥有了与其相当的生产条件,出现了普遍中农化的趋势;另一方面也出现了某种贫富差别和分化。这种变化,相应地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不同阶层、不同政治身份的人们产生了不同的认识,也感到了各自不同的种种困惑。从普通农民内心深处的愿望来看,他们希望发家致富,进一步扩大生产和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贫农希望上升为中农,中农希望上升到富裕中农,富裕中农希望成为富农。新富农是许多人的目标。但是相当一部分农民存在着矛盾心理,他们想致富冒尖,但又担心将来“掐尖”、“拉平”,落到旧富农的境地。对于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互助合作,不具备独立生产条件的贫困农民是愿意参加的,但是他们中很多人是希望参加变工互助组后能种好地,发好家,然后买车买马,进行单干。也有一部分经济条件很差的贫农存在着农业社会主义的平均思想,对新的贫富分化有怨言。
农民的复杂心理和矛盾困惑,也反映到了农村中的党员干部身上。在经济水平上升较快的农民中,有一部分是党员,他们对于党员干部是否允许雇工认识不清。有的觉得党员不应该剥削他人,表示自己在生产上不再发展了。也有少数党员为了继续雇工,要求退党。有的村干部认为组织起来是“国策”,单干不合法,不允许上升户添置生产资料,怕他们单干,甚至强迫农民参加互助组。
农民群众和农村党员干部的种种矛盾和困惑表明,他们迫切要求各级党组织及时给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但是,在新情况面前,中国共产党内对同样的问题也存在着认识分歧。
东北是全国最早完成土地改革的地区之一,土地改革后的新情况较早地在这里反映了出来。东北的互助合作问题首先在党内引起了争论。1949年12月,东北局与东北人民政府联合召开专题讨论农村工作问题的座谈会,东北局书记兼东北人民政府主席高岗在总结性的发言中,对新情况、新问题作了政策性的解答。高岗着重批评了“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主张完全的自由竞争,让其自由发展的资本主义的路线”,批评了对单干、旧式富农感兴趣,对组织起来感到苦恼的种种思想;强调对组织起来要加强领导,要把变工组办得更好,真正使变工组胜过单干,以此来吸引农民;并提出现时的互助合作在获得生产工具的改进后,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与发展,逐步提高为联组。认为从原则上讲,党员是不允许剥削人的,党员要雇工时,要说服他不雇工,党员不参加变工组也是不对的。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少奇在了解到高岗的有关思想后,表示了不同看法。1950年1月23日,他签发的答复东北局关于党员雇工问题的复信指出:“党员雇工与否,参加变工与否,应该有完全的自由,党组织不得强制,其党籍也不得因此停止或开除。”“在今天农村个体经济基础上,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党员向富农发展,并不是可怕的事情,党员变成富农怎么办的提法,是过早的,因而也是错误的。”(注:转引自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197页。)当天晚上,刘少奇又约见了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安子文,系统地谈了他对东北土改后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看法。他认为:东北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三匹马、一副犁、一挂大车的农民,不是富农,而是中农。现在东北这种农户大概不会超过10,真正的富农更少。今后应该让这种富裕中农发展到80,其中有10的富农,才具备搞集体化的基础。今天东北的变工互助是建立在破产、贫苦的个体经济基础之上的,这是一个不好的基础。农民参加变工互助之所以这样多,就是因为个体经济的破产,农民不得不变工。将来的发展,个体经济都能独立生产,变工互助势必要缩小,这是好现象,由个体生产到集体农庄一定要有大机器作基础。现在允许单干不是自流,现在多出现一些富农也好。现阶段还必须有剥削,还要欢迎剥削。党员成为富农后怎么办的问题,现在提得过早了,有剥削也可以做社会主义者,认为党员便不能有剥削,是一种教条主义思想。(注:参见《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152-155页。)
1951年,高岗将中组部的答复和刘少奇的谈话记录带到北京面交了毛泽东,毛泽东对刘少奇的意见表示不赞成。刘少奇、高岗之间的分歧扩大成了毛泽东、刘少奇之间的分歧。
继关于东北地区互助合作问题的争论之后,关于华北地区的互助合作问题也在党内引起了争论。华北地区的山西省大部分地区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农民早有组织起来共渡灾荒、发展生产的传统。但是土地改革后,随着中农化趋向的出现,原有的互助组织也和其他老区土改后的情况一样,出现了涣散甚至解体的现象。中共山西省委和长治地委在调查之后,得出了要加强领导,把互助合作提高一步的结论,并明确提出要用成立按土地和劳动分红并征集公积金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作为引导互助合作组织发展的方向,以克服“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解决互助组织涣散的问题。华北局在派人到长治调查后,提出了与省委和地委不同的看法。但是山西省委坚持己见,于1951年4月17日,向华北局提交了《把老区互助组织提高一步》的报告。报告认为:“随着农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农民自发力量是发展了的,它不是向着我们所要求的现代化和集体化方向发展,而是向着富农的方向发展,这就是互助组发生涣散现象的根本原因。”因此,“对于私有基础,不应该是巩固的方针,而应该是逐步地动摇它,削弱它,直至否定它。”华北局对山西省委报告中的这种观点以不同方式提出了批评。
《建国初期中共党内农业新发展改革策略》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建国初期中共党内农业新发展改革策略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