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思想政治论文 发布时间:2018-08-07浏览:38次
人类发展的本质是不断地进步,它既是发展的动力也是发展的目标。人类进步的过程极为复杂。欧洲进入近现代阶段,在政治制度和科技生产力上都取得重大进步,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带来野蛮的侵略扩张和帝国主义战争。二战后,人类的主要进步是确立了主权平等、互不侵犯的基本原则,这成为人类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但冷战结束后,美国领导的西方国家不仅在认知上陷入“历史终结论”的困境,而且在政治安全上也开倒车,使人类失去了进步方向。为回应重大的时代性问题,党的十九大不仅阐述了中国以追求进步为核心的民族复兴的基本经验和理念,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勾勒了蓝图,同时也为人类的进步指出了方向。但人类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如何发展还取决于各国人民的选择。
《学术问题研究》仰恩大学主办的,在校主吴庆星先生亲自倡导和仰恩基金会的支持下,经精心筹备,于2005年创刊。该期刊暂定为半年刊(6、12月出版),为福建省内部期刊。《学术问题研究》系综合性学术期刊。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再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确定了方向和路径,因而令世人瞩目。十九大报告 [1] 蕴含着一个核心理念,那就是将中国的发展视为人类社会进步伟大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2] 基于这种以人类进步为核心的思想,中国的发展事实上扮演着两种角色,一方面是要使古老的文明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复兴;另一方面是要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解决人类的认知困境贡献新的探索实践,特别是要为发展中国家的自主发展提供经验。换句话说,中国将通过改变自身来影响世界,将通过自己的进步来带动世界的进步和发展。从这个视角看,中共十九大的成功召开无疑将对世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进步是人类发展的核心动力与目标
在现代语言里,“进步”如果用在人类社会,则主要指人类理性和文明程度的提升。在现实中,如果我们能够从人类整体进步的角度来观察和处理国际国内问题,那么许多事情都能够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人类从 80 万年前开始逐步超出其他生物成为万灵之首,源自于人类在生存斗争中具有了认知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正是人类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才使人类能够不断发展。
人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推动其进步的核心动力。在人类整个发展的过程中,其进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通过发展生产力来解决自身的物质需求;二是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社会构建体系的日趋合理,以及人的理性和道德水准的不断提升。这两方面是紧密相连的。人类从利用自然、靠狩猎采摘生存,发展从人类进步事业的历史高度看十九大的国际意义到改造自然、靠生产活动生存,形成了日益复杂的社会分工体系,人类社会的构成也越来越复杂。这两方面的进步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生产力的提高既需要对自然界认知水平的提高,也需要人类社会体系的进步。纵观人类在这两方面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类只有在认知上取得足够进步之后,才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大约 2,500 年前,人类才意识到“进步”这个概念。[1] 这恰巧是德国历史学家雅思贝斯所说的“历史轴心期”。这一时期,东西方同时出现了对人类自身认识的飞跃性进步——人类开始从无意识的进步转向有意识地寻求自身发展。“通过意识到自身的限度,人类为自己树立了最高目标。”[2] 不过,对于欧洲人来说,在经验意识上切实体会到进步的意义,是 1492 年发现美洲大陆和美洲印第安人之时。当时,欧洲人第一次看到发展水平与自己如此不同的人。北美印第安人几乎被灭绝的事实使我们明白两件事:第一,至少在那个时候人类还是相当野蛮的;第二,当人类历史从地域史走向全球史、各文明之间出现竞争关系之时,不进步不仅是不能发展,而且还将面临文明存续的危机。
二、人类进步的进程是曲折复杂的
进步是通过人类认知水平的提高而实现的。但这种认知一定是集体性的,而非个体性的,而且往往要通过社会性实践才能达成。因此,进步的过程是复杂反复的认知进程,而不是直线前进的方式。即便是较人文科学相对客观性较强的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同样如此。欧洲近代科学发展之初,即使是在哥白尼死后半个世纪,当时最伟大的天文学家仍拒绝他的理论。[3]所以,欧洲近代史也是一个进步和野蛮相伴的过程。
欧洲从中世纪进步到近现代社会,主要发生了三方面的变化 :一是国家的政治权力形态从神权、王权转向民权 ;二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经济步入工业化时代;三是经济生产方式从自然经济转向资本主义方式。其中,前两个方面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意义很容易理解。虽然科技进步也使人类战争的形态发生根本变化,变得更加残酷,但毕竟战争是人类经济和政治关系的产物,而不是科技的产物。而对于资本主义在人类进步上的意义则很难评价。只能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工业化生产力的发展是基本相适应的。但是,由于其运作原理是以资本追逐利润为核心,将人类解决自身生存之物质需要的经济系统完全物化为利润的生产体系,即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把经济从一种服务于社会的子体系,蜕变为牟取利润的机器。[1]所以,其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问题同样也是显著的。除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给社会带来的冲击,以及财富向少数人集中导致贫富分化而带来的社会撕裂之外,资本主义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最大危害是殖民主义的侵略扩张和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看,在帝国主义时代,西方学术界发展出一整套控制世界的地缘政治理论,不仅为希特勒所用,而且至今依然在危害人类。如果科技、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最终结果是少数人用暴力统治多数人,那这些发展能不能算是人类真正的进步?
正是由于资本主义这种显著的缺陷,伴随资本主义发展而出现的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以及依照这种理论而产生的运动与实践。社会主义理论认为,资本主义是必将被社会主义所超越的发展阶段,因而社会主义者更关心人类社会的进步。无论对这些思想和社会实践如何评价,谁都无法否认正是这股进步力量对终结两次世界大战和西方殖民主义所发挥的重要积极作用。而二战后确立的主权国家平等、相互不得侵犯原则奠定了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基础。
三、战后秩序形成人类进步的新起点
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视角看,战后的世界至少有三点显著进步。首先,人类第一次开始形成以主权国家为核心的,由各种政治、经济、历史关系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全球性体系。其次,在国际关系上,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已经从理论和政治乃至国际法架构上被否定。第三,就民族国家的基本形态而言,现代性的以民权为核心的国家形态已被普遍接受。当然,历史的实际进程相当复杂,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并没有因为联合国宪章的确立而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所以民族解放运动曾是战后世界政治的主旋律之一。而殖民主义大约用了 20 多年才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如果考虑英国直到 1997 年依然以殖民者的心态将香港交还中国,那么这个进程结束得更晚。伴随民族解放运动的是大冷战中夹杂小热战,以及个别大国以颠覆性手段介入某些中小国家内政。这些都使人感觉到帝国主义并没有离去。所以,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不是一条原则或一个概念确立之后就会自动发生的。
战后的进步局面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有密切关系 :社会主义运动对殖民主义退出历史舞台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会主义思想同样对西方世界内部具有较大影响。战后,西方国家也大量吸收社会主义元素,从野蛮资本主义步入到福利资本主义,并且通过对中产阶级的培育来消弭阶级对立。
但是,战后的世界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东西方对立,资本主义阵营对社会主义阵营采取冷战政策 ;二是南北矛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的经济关系。东西方对立可以说是地缘政治利益与意识形态冲突的综合产物。这种对立造成了很多认知上的扭曲,至今依然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立最后演变为美苏争霸,也说明人类要走出帝国的历史形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南北矛盾更为复杂。对于数量众多的刚刚摆脱殖民统治、获得政治独立的国家来说,从表面上看国家前行的目标很清晰,即从前工业化国家步入到现代化国家,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却不简单。
四、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瓶颈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出现了经济前行、政治倒退的现象。冷战终结的原因很复杂,但首先是苏联从社会主义国家演变为霸权主义国家后,从根基上动摇了社会主义阵营。1972 年中美关系破冰后,从政治格局上东西方对立已经变成美苏争霸。1979 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大大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苏联没有选择改革的道路,而是采取了彻底放弃过去、重新选择道路的方式。所以,冷战是以华沙条约组织解散、经互会瓦解和苏联解体的方式而终结的。
冷战的终结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政治条件。经济全球化成为冷战后世界局势发展的主流。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和南北矛盾的克服,都需要从全球贸易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寻找答案,这在解决发展问题的方式上可以说是一种进步。不过,世贸组织的发展如今也遭遇瓶颈,因为西方国家希望通过强调规则的一致性来维护自身的优势地位,故意忽视由西方从人类进步事业的历史高度看十九大的国际意义殖民历史导致的南北之间不平等问题。
不过,经济全球化真正的障碍在于冷战后美国在政治上开起了历史倒车。冷战结束导致世界政治力量格局从两极制衡转向一超独霸的形态。这对美国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格局,所以美国人希望历史就此停滞。于是在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认知方面,美国将自己的意识形态绝对化。美国的意识形态并不仅仅是资本主义和民主自由,其核心是美国的主宰地位。1992 年,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福山发表专著——《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提出人类社会的“历史终结点是民主自由的资本主义”,并因此一举成名。这反映了美国知识精英阶层的总体心态。对这种心态可以解读为,一方面美国希望其他国家的人民不要再进行方向性探索 ;另一方面也表示美国的知识精英已经放弃了对寻求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认知义务,或者是承认了自己已经没有能力对人类进步获得新的认知。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美国已经在人类进步的问题上遭遇认知瓶颈。
五、中国的发展对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意义
厘清世界近现代历史进步的大体脉络和世界的现状,再回头看十九大报告,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发展对世界进步的意义。党的十九大是在“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情况下召开的。就中国国内的形势而言,在经历了 30 多年经济高速发展以及活跃的多元性探索之后,经济发展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诸多新的挑战,需要转型升级,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就国际环境而言,“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西方国家由于前述的政治开倒车给自身带来的困扰,使得反全球化浪潮势头强劲,对前行方向陷入认知困境,因而在外部寻找原因和出路。由于中国作为一个“异类”大国,经济持续迅速增长,并因此国际影响力也日益增强,西方世界一些国家出现了对中国的矛盾心态:一方面,他们注意到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些挑战,担心中国出现像美国那样的经济危机而给自身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带来新的冲击 ;另一方面,他们又忧虑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可能对西方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带来挑战,因而期待某种拖慢中国发展步伐的事情产生,“中国经济崩溃论”也应时而生。与此同时,为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法性,以及为美国政府遏制中国、分化亚洲的战略布局制造合法性,美国学界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的说法,认为中国的发展必然挑战所谓“美国主导的秩序”,导致大国争霸战争。总之,“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在十九大报告所给出的答案中,同样包含了中国的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关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进步的选择
在冷战后的世界里,由于西方国家认为人类将终结在资本主义民主的世界,因此对依然在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并没有放弃冷战思维,只不过这种思维是以地缘政治战略作为表现形式。中国改革开放采取的是“顺应时代潮流”,以融入世界的方式来寻求发展机会。为与世界更好地沟通,中国不断向世人说明为何中国依然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处在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无论对内对外都需要以清晰的方式阐释自己的发展理念。因此,十九大报告通过上溯华夏 5,000 年文明,下望未来现代化前景,归纳总结进步发展进程,厘清历史脉络,系统地阐释了中国的发展道路、理念、目标及方式。
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发展的线索极为清晰。一个拥有 5,000 年灿烂文明史的国度,一个世界上伟大的民族,在 1840 年鸦片战争后,因遭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而历经“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无数仁人志士为何救国不成?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道路,也因此无法号召和团结民众。但是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用社会主义拯救俄罗斯民族命运的事件发生后,马克思主义就传到中国。此后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南湖上的一条小船发展成一艘世界的巨轮,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人能够为中国人民找到理想和实现的道路,并能够团结带领人民为此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因此,任何西方政治学理论都无法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后不久,新中国就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因为“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这一点也可以说是中国给世界各国人民提供的一条基本经验和理念,即当遇到历史性困局时,唯有通过进步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事实证明中国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在积贫积弱和西方国家经济封锁的情况下,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使中国“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而改革开放则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要不断进步。通过进步求发展是中国发展的基本理念。而十九大报告告诉我们的就是,未来中国的发展将是一场更广泛、持续、全面的社会进步进程。中国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二)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
中国以改革求进步,以进步求发展的基本理念,决定了中国的发展将不同于以往任何西方国家崛起的方式。近代西方国家的崛起,走的都是帝国式的发展道路。传统帝国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两条:一是依靠领土扩张来获得资源和市场 ;二是领土疆界大小取决于实力的强弱。所以,在近现代的欧洲,当国家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时,都会导致战争。二战以后,整个西方并没有彻底放弃帝国的思维模式,所以对于中国的复兴发展总是抱着旧帝国面对新帝国的心态加以审视。西方国际政治理论中的所谓“权力转移”理论,就是基于帝国的思维模式而产生的。这种理论的潜在前提,就是美国拥有支配影响他国的权力。其实这种权力并不存在,而是因为美国利用自己在战后形成的诸多方面的垄断地位胁迫他国。美国挑动南海问题,迫使东盟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就是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同样,所谓“修昔底德陷阱”也是基于帝国争霸的思维模式。
中国不可能采取帝国的思维模式谋发展。这首先是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不接受西方的帝国观念。尽管西方史学家不断要把中国的古代史描绘成一幅西方式的帝国史。但事实是,中国在古代最强大的时候,也没有像罗马帝国那样以领土扩张为基本国策。其次,近代中国人民惨遭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欺凌,在反对帝国主义的长期斗争中,早已形成痛恨帝国主义的文化心理定式。第三,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论都是追求人类社会的平等。国家主权平等的概念也是源于人人平等的基本理念。
当然,中国的强大自然会对某些现存的东西构成挑战,因为中国公开明确地表示反对某些东西。中国“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显然,中国反对的都是帝国主义的行为方式,难道这种挑战是不可接受的吗?
正是基于对人类进步的基本认知,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同时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纵览十九大报告,可以发现中国发展理念的核心就是人类进步的历史必要性。因此,报告不仅为中国自身的发展制定了蓝图,同时也为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提出了方向,因为中国深知自己的发展与人类的进步密切相关。所以,从人类历史进步的高度看中共十九大,应该可以期待中国成为推动世界共同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而“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一个更美好的世界需要各国人民携手共同努力。
《从人类进步事业的历史高度看十九大的国际意义》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从人类进步事业的历史高度看十九大的国际意义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