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项目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8-10-10浏览:164次
自共享单车诞生以来, 就一直受到了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而其出现的诸多问题也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注意, 关于共享单车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梳理了现有的文献资料, 对共享单车的发展以及国内专家学者对共享单车各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 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以期能为共享单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原: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季刊)创刊于1986年,是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主办的属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内容:研究经济管理理论与实践,探索现实中的改革与发展问题,交流教育理论与方法,介绍国内外学术动态。
一、共享单车发展历程
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下的新型产物, 主打“最后一公里”的自行车租赁行业, 自2016来火爆起来引起了公众热议。共享单车一词的概念最早可追溯至1965年阿姆斯特丹的“白色自行车计划”, 一些白色无锁自行车放在街边供人们免费使用, 但该计划最终因大量自行车被损坏、被盗被迫停止, 这次尝试被公认为是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起源。而在我们国内, 共享单车市场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引进国外兴起的公共单车模式, 由政府主导, 分城市管理, 多为有桩自行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杭州公共自行车。
第二阶段:出现专门经营单车的私人企业, 以承包的模式进行, 单车仍以有桩为主流。这阶段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永安行。
第三阶段:以ofo为首的互联网+无桩共享单车。ofo小黄车, 是国内首家共享单车公司, 首创了无桩共享单车的出行模式, 由北大毕业生与4名合伙人于2014年创立。
自此, 众多共享单车品牌的发布会接踵而至, 各方资本的投入也促使共享单车在短时间内飞速发展起来。
二、国内对共享单车的研究领域
伴随着共享单车的高速发展, 其存在的种种问题也随之出现引起了广大学者们的关注。通过对共享单车的研究领域进行综述, 我国国内对共享单车的研究方向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共享单车与共享经济方面
共享单车一直是作为共享经济的代表出现, 但对于共享单车是否真正属于共享经济, 在业界学界仍存在争议。秦铮、王钦 (2017) 在研究分享经济的三方协同机制时以共享单车为例, 把分享经济划分为狭义 (个人对个人来完成交易) 与广义 (企业对个人来完成交易) 两个领域, 共享单车则属于广义领域的分享经济。何涛 (2017) 的研究认为共享单车是过渡性共享经济, 作为“互联网无桩分时租赁自行车”还并不是纯粹平台型的共享经济。而李锦 (2017)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共享单车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 王光荣 (2017) 从运营模式得出共享单车是交通领域的一种商业性服务, 不完全属于共享经济范畴。陆亦琦 (2017) 对共享经济本质进行解释认为不能把共享单车称为一种“共享”模式, 而应该叫租赁。邱淳锵 (2016) 把共享单车与另一共享经济的代表——网约车两者的概念进行对比得出共享单车是顺应着共享经济的狂风, 成为了共享经济的一份子, 如果换了一个时间他们仅仅是租赁公司而已。
(二) 政府交通管理方面
共享单车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方式, 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 共享单车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小烦恼, 如乱停放、占用道路, 政府没有相关政策有效监管等 (谢罗群, 2017) 。共享单车的停放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在各大城市普遍存在, 而面对这个问题有些学者也做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 政府部门应协同为共享单车发展创造条件;其次, 政府及时制定前瞻性的共享单车管理规范 (王光荣, 2017) 。在由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和摩拜单车共同举办的专题研讨会上就有专家指出为了让共享单车更好地与城市融合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关注自行车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合理配置交通护栏, 为单车腾出一条专用车道;可以错位施划单车与机动车停车线, 缓和右转车辆和直行骑行人的抢行情况等。顾大松等 (2017) 也指出对共享单车出现的交通安全、乱停放等问题政府对其进行管制是必要的, 除合理规划单车的停放区域外, 还提出了建立行业规范、建立市场准入机制以及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等措施。在胡玮炜看来, 共享单车行业在未来的发展, 仍有赖于政府的关注和政策支持。
(三) 平台运营与服务方面
共享单车火爆才一年多时间, 企业还处于探索阶段, 在运营管理方面难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 (陈康、景丽丽, 2017) 。其中企业在单车投放这一问题上的关注点较多。《金融博览≦财富》杂志曾联合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展开了一项在线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 不能及时找到车辆成最大难题, 同时大部分人希望能够合理分布共享单车数量, 增大投放量和存取便捷度以及及时维修。目前共享单车的一个现状就是投放密度分布不平衡, 企业为了抢占市场在一些地区大量投放单车, 导致市场极大饱和出现了大量“僵尸车”, 浪费了公共资源。有些地区则投放量过少, 用户想用车却发现无车可用, 导致了用户的流失。
(四) 共享单车法律方面
付蕊 (2017) 认为在使用共享单车时, 用户与共享单车运营方形成租赁关系, 引用相关法律条款分析了在骑行共享单车过程中发生事故时的各方法律责任, 以及私人占有共享单车行为人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而如果是因为共享单车本身存在缺陷而导致的人身损害纠纷, 用户可以选择侵权之诉更能维护权益 (钱龙明、罗钏, 2017) 。孟超慧 (2017) 也在文章中写到对于侵占、盗窃与故意毁坏共享单车的行为如果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 将按相关规定处理, 如符合《刑法》中的犯罪行为, 也将有规定处理。杨亚强 (2017) 则对共享单车犯罪的一些案例进行了分析, 介绍了共享单车犯罪预防性环境设计的基本步骤, 最后分别从制度、政府、企业和用户四个层面提出了共享单车犯罪预防性环境设计的具体对策。
(五) 成本管理与盈利模式方面
作为一家公司, 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是长期生存下去的关键 (周有强、罗筱晓, 2016) , 共享单车获得了巨额的天使融资, 但企业实现盈利却一直是个难题, 甚至从2017年开始已经陆续有几家企业宣布破产倒闭。在各设施条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 盈利模式难题如何破解成了业界学者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在盈利模式上, 共享单车平台肯定需要转型, 可以思考做一些包括城市大数据、骑行地图甚至为传统自行车提供智能化改装等在内的新兴业务, 以寻求盈利上的突破 (陈嘉俊, 2016) 。有些学者从共享单车的两个代表企业入手, 分析了他们的盈利能力及盈利模式。李敏莲 (2017) 运用净现值 (NPV) 与内部收益率 (IRR) 模型从投资者的角度粗略估算了ofo与摩拜的盈利能力, 计算后得出ofo资本回报率高但只能保持盈利三年适合小资本短期运营, 摩拜七年内都能盈利适合大资本长期运营。摩拜想要获得可持续性盈利, 可采取以下几点有效措施:1.明确流程化服务体系;2.深度开发摩拜单车的app;3.加大定点设置以及投放数量 (李林峰, 2016) 。周坤维 (2017) 运用王占强的成功商业模式四要素理论即质量控制要素、差异化管理要素、技术创新要素、品牌战略要素来剖析企业在价值创造各个环节中的实践要点, 以ofo为案例研究对象, 为其提供了一些参考借鉴。王建刚 (2017) 认为科技含量不足、运营成本高、维护成本高是制约ofo盈利的主要因素, 摩拜虽然减少了运营成本, 提高了单车的技术和科技含量, 但降低了用户体验加长了盈利周期, 两个企业目前都还处于盈利模式探索中。共享单车行业发展最大障碍在于盈利难, 而在未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将成为关键。
三、国外对共享单车的研究领域
共享单车是我国国内首创的出行方式, 目前国外还很少有学者对这个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但对共享单车的前身——公共自行车 (bike share) 的研究却不少。公共自行车与共享单车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有桩一个是无桩, 从国外学者对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研究我们也可以得到对于共享单车的启发。Shaheen等总结公共自行车的优点:1) 灵活性强;2) 少排放;3) 节约个人支出;4) 减少拥堵和能源消耗;5) 有利于健康;6) 通过与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衔接, 支持多种交通方式换乘。公共自行车有这么多优点那么有学者对华盛顿、伦敦、澳大利亚等多个公共自行车系统的会员在使用这些项目的动机上做了调查, 发现他们都一致地表现为便捷性是主要因素, 而对蒙特利尔的调查则显示自行车离人们居住区的远近也是一项重要因素。从这些调查我们就能得到我国共享单车在合理规划投放这点上的重要性。在交通安全方面, 国外也早有尝试那就是在骑自行车时要佩戴头盔, 有些地区甚至是有法律明文规定的。不过这在国外也存在着争议, 因为有些学者认为在骑自行车中戴头盔也不一定有益处, 强制戴可能还会降低人们骑自行车的意愿。全球的共享自行车现在已经发展到了基于信息技术 (IT) 的系统阶段, 即在城市环境中定位自行车, 有移动的自行车停靠点, 这个系统的出现骑自行车的人明显增加了。这阶段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也是与我们的共享单车概念最接近的一个系统, 国外的系统在进步, 而我们共享单车现在已经走出了国门, 出现在了外国的街头,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被更多国外的专家学者关注到, 对我们这一中国式创新行业进行深入研究。
四、研究展望
共享单车这一中国式创新行业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问题, 对环保更是意义深远, 但现在企业还都处于探索阶段出现了许多问题, 可借鉴的经验也甚少, 这才成为专家学者最近关注的热点。本文一方面结合国外学者对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研究, 对共享单车的发展历程、人们使用公共自行车的动机以及国外骑行公共自行车的安全做了一个简单阐述, 分析了我国共享单车能从这上面借鉴的经验。另一方面梳理了我国国内学者在共享单车研究方面的成果并分类进行了分析。共享单车诞生的时间还非常短, 虽然近一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这方面的研究, 但也一直没有飞跃式的进展, 这也为我们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和空间, 笔者认为今后在共享单车方面的研究可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
第一, 成本管理与盈利模式的研究。共享单车是一个商业企业, 不是做公益, 那么作为一个企业最重要的就是盈利, 如果连基本的利润都赚取不了, 那拿什么来运营最后只能走向死亡。网上一直有人说共享单车就是在“烧钱”, 正是因为有大量资本的投入但现在还没一家企业明确已经靠现有的模式实现了盈利。单车的高损耗、高运营成本维修成本等就已经限制了其利润空间, 而在押金受到监管的情况下靠现有的以赚取租金来盈利还很难做到。为了让这个行业在未来能够持续下去, 怎么降低企业相关的成本, 该构建一个怎样的盈利模式才是真正适合的, 这是我们该一直思考的问题。
第二, 关于规范立法的研究。目前, 共享单车的乱象是很严重的, 如交通秩序、交通安全方面的问题以及盗窃、侵占、故意毁坏共享单车的问题, 都需要相关的法律规范来约束。现在除了北上广等几个大城市出台了有规范, 其他地方政府还未有动静, 且约束力不强。那么, 该怎么立法, 以上出现的问题该怎么处理才合适?这在共享单车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值得有关学者的继续探讨。
第三, 科技技术的研究。共享单车这一“互联网+单车”的出行方式在很大一方面就依赖科技技术。摩拜的创始人就曾说他们公司的理念就是扎根于科技, 确实, 纵观整个行业, 摩拜确实是科技性最强的。但这不该只有一家企业是这样的, 共享单车这一独特的模式只有注重其科技性在未来才有更多可能, 如是否可以运用科学技术解决停车站的问题, 运用科技改进单车的结构让用户体验感更好等。人类的进步伴随着科技的进步, 企业也是一样的, 希望共享单车能加进更多的科技元素在未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葛文静.共享单车的发展及其盈利途径探讨[J].现代商业, 2017 (14) .
[2]周敏.摩拜对决ofo:共享单车“火”了[J].沪港经济, 2016 (11) .
[3]秦铮, 王钦.分享经济演绎的三方协同机制:例证共享单车[J].改革, 2017 (05) .
[4]何涛.共享单车现象与共享经济发展探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7 (08) .
[5]李锦.关于共享经济的若干思考--基于共享单车案例的分析[J].农家参谋, 2017 (12) .
[6]王光荣.共享单车发展问题系统探究[J].长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7, 19 (02) .
[7]陆亦琦.“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吗?[J].中国广告, 2017 (07) .
《浅谈共享单车的成本管理与盈利模式》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浅谈共享单车的成本管理与盈利模式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