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历史论文 发布时间:2018-12-08浏览:59次
撒拉族是56个民族中鲜为人知的民族,是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撒拉族舞蹈的形成受到宗教信仰及原生态自然环境的影响,撒拉族人民将自己的生活、劳作、游戏都融入到舞蹈当中形成独具特色的舞蹈风格,这与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宗教信仰、地域文化都是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美成在久》作为《ORIENTATIONS》的中文版,致力于分享亚洲艺术研究与收藏。努力弥补中西两域对中国美术和考古研究中存在的“时间差”,孜孜矻矻于将以英文发表的西方研究及时地介绍给中国学者和读者。
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有一个人们了解甚少的民族——撒拉族,这个民族自元代从中亚土库曼斯坦迁徙而来,定居于青海循化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浓厚的文化积淀。它有自己的语言、习俗、信仰并且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以及与周围民族的相互影响中创造了绚丽多彩又极具民族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是撒拉族民族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宝贵财富,亦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撒拉族的居住地自然环境优越,虽地处西北却气候温和,群山环绕,树林茂密,黄河穿流而过,给撒拉族人民的游牧与农耕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天然资源。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淳朴善良,勤劳勇敢,有着与生俱来的歌舞天赋。他们将这得天独厚的优势融入于生活之中,田间地头,劳作之余,河畔林中,嬉戏逗趣。并且,撒拉族民族传统舞蹈除了有在人们结束了一天辛苦劳作之后来缓解疲劳,以及在闲暇时间愉悦心情的作用,还是撒拉族人们对爱情与美好生活追求的向往与情感表达。正是因为如此,撒拉族舞蹈的题材、内容与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孕育了撒拉族舞蹈与其他民族所不同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青海撒拉族地域文化
撒拉族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严格遵守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和宗教礼仪,实行念、礼、斋、课、朝五项基本功修。撒拉族拥有属于自己的语言,但没有具体文字标识。撒拉族在具有丰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拥有独天特厚的优势,在饮食方面撒拉族也是一日三餐,其原因是地处西北地区,一般以小麦为主食,马铃薯、荞麦、青稞和各类蔬菜为辅。因为信仰伊斯兰教,所以肉食方面以鸡、牛、羊为主,而且都要由当地选举的阿訇来宰杀,不得宰杀猪、马、驴等动物。
撒拉族是一个极具浓厚风格特点的民族,音乐方面如筵席曲、撒拉曲和花儿都是撒拉族的特色民歌,而且都由撒拉族人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演唱。其中影响大、流传广,为群众所熟悉和喜爱的作品有《依秀儿依秀儿》、《阿里玛》、《阿舅日》。在舞蹈方面,撒拉族舞蹈最具有悠久历史,传承最完整,展现出民族渊源,较为代表性的舞蹈是《骆驼舞》,它以口头表述表现,没有丰富华丽的肢体动作,也没有优美的音乐伴奏,但是在撒拉族最喜庆的日子表演的舞蹈节目,以模仿和对白相互进行结合的表演形式。
二、撒拉族舞蹈风格
撒拉族是全族信仰伊斯兰教的古老民族,受宗教信仰的影响,伊斯兰教禁止一些娱乐项目,舞蹈活动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被禁止,影响了撒拉族舞蹈的发展,但是就算受到这种限制、信仰、条件的约束,撒拉族人民还是以自我对舞蹈的热情在受限的条件下进行对舞蹈文化的传承,在夹缝中继续对舞蹈的探索与热爱。
撒拉族的舞蹈风格由于民族信仰的问题,舞蹈形式、舞蹈形态以及舞蹈特点都具有一种束缚性和单一性,在撒拉族舞蹈编排的过程中需要严格依据宗教信仰、遵循民族文化、体现风格特点进行编创。撒拉族的传统民间舞蹈多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赞颂以及表现男女之间的情感,虽说舞蹈动作较为的单一但却极具民族风格特色,深得撒拉族人民的喜爱。
三、舞蹈风格形成受地域文化的影响
1.传统舞蹈
撒拉族舞蹈的风格受地域文化的影响颇深。首先,撒拉族生活聚居之地,地势低平、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适宜长出鲜美多汁的牧草与高产量农作物,这为撒拉族人民日常的劳作生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与物质条件。撒拉族群舞《摘花椒》、《抛石舞》正是体现了此点,通过群舞作品感知到了具有浓厚的民族民俗的风情和强烈的农业生活的气息,既表达了撒拉族人民辛勤劳作、团结互助、热爱生活,也深刻体现了撒拉族人民展望未来的无限遐想和对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其次,撒拉族的传统文化受到中东地区的外来文化影响,其舞蹈风格也更加偏向多元化,具体体现在撒拉族原生态生活舞蹈、民族节日的礼仪舞蹈、传统宗教习俗舞蹈等方面。
2. 近现代舞蹈
随着时间的推移,舞蹈文化发展进程也随之加快,但在基于传统撒拉族舞蹈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升华,由青海省文化艺术职业学校李玉芳老师所编创的撒拉族女子群舞——《椒岭漫山红》,就是以撒拉族的原生态生活和居住地区的丰厚农业生产条件为基本前提,以撒拉族种植的鲜红的辣椒为题材,在此基础上加以用艺术的手段进行编创,具有一些异域风情的特点,将辣椒赋予机灵活活泼的意义,主要表现于舞蹈作品中女子手戴形态相似于辣椒的手套道具,以基本手型:双手扩指由小拇指向内回旋的形态,根据不同的舞蹈动作进行手臂位置的变幻;在步伐上设计的既沉稳但又不失灵动的舞步;用身体模仿辣椒形态的三道弯以及髋部向两侧顶胯的运动更具特点。
四、用舞台表现地域文化生活
不同的地域文化能够造就不同风格的舞蹈形式和表现力,而在青海撒拉族地区,在无限广阔的生 活海洋中,要以地域文化为视角,编导出更能展现 本地区文化生活的舞蹈艺术。
1. 舞蹈创作应当充满感情色彩
舞蹈是一门能够充分表达舞者感情的艺术活动,甚至其形象不仅仅局限于舞者,而是整个地区的文化生活。舞蹈作品在创造过程中要带着对生活的 观察和再创造,升华情感和现象爱力,从而形成较 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受力,充分体现特色的地域文 化生活。
2. 舞蹈创作要展开想象的翅膀
舞蹈的想象力体现在动作中,是编导者利用自身灵感结合文化特征,再加上丰富的想象力,创作 出富有生活气息和文化气息的艺术作品。对于青海撒拉族地区来说,舞蹈的风格特点更加偏向于写实, 并且受到文化和宗教限制,往往缺乏一定的变化和想象。而随着经济发展和文化的融合,现代舞蹈对 青海撒拉族舞蹈带来很大的影响,其风格也正发 生着很大的变化。
3. 舞蹈创作要运用动态思维
舞蹈艺术形象的组成是由于舞者的肢体动作,因此最直观的表现力就是舞者形象的动态性。因此, 在舞蹈创作过程中要运用动态思维,将民族文化 内涵和独特的风格融入到舞蹈之中,给观众带来丰 富、纯粹和富有变化的艺术,推动青海撒拉族舞蹈 风格的升华和变化。
总结
撒拉族人民是生来就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将一片土地上的蓝天绿草,骆驼牛羊,与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挥洒的汗水,收获的喜悦,生活的憧憬唱进歌里,跳进舞里。正是这份勤劳、善良、朴实的精神与人民对舞蹈的满腔热忱,让撒拉族舞蹈简单而又真实的产生于人民生活之中,又真切而自然地反映了撒拉族的风土人情。使撒拉族舞蹈在宗教信仰的束缚之下亦能下顽强发展,生生不息,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
《青海撒拉族舞蹈风格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青海撒拉族舞蹈风格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下一篇:浅谈国家级非遗信阳民歌的文化价值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