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美术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9-01-30浏览:93次
丹培拉绘画是一种古老的圣画像绘画艺术,以丹培拉绘画技法存在的艺术在古代欧洲已经存在一千多年了,丹培拉也称蛋彩画,在中世纪时期,丹培拉绘画艺术是圣画像的主要绘画方式,非常精到成熟,自文艺复兴之后丹培拉逐渐没落,但如今,许多的艺术家和观画者仍旧被丹培拉艺术独有的魅力所震撼,在当代中国艺术家们更是把丹培拉与油画相结合,并把与丹培拉相关的乳剂性材料运用到综合材料绘画中。
《当代美术家》1984年创刊,是一本具有前沿性、权威性、学术性的综合期刊。旨在反映美术思潮,传递美术创作和学术研究信息,积极扶持和关怀美术新生力量的成长。
一、坦培拉绘画材料概述
史料记载古希腊罗马时期,丹培拉当时主要作为绘画媒介用于墓室壁画和装饰。直至文艺复兴时期,丹培拉的材质魅力达到了顶峰。笔触的流畅、柔和、丰富,得益于丹培拉含水质的特性,而这种特性也更有加种偶然的魅力。不仅能做最完美的塑造和精致的刻画,还能做最柔和单薄的透明罩染。这些材质的特色,最有助于艺术的完美表现。自公元15世纪以后,亚麻布的出现使丹培拉绘画渐渐地没落。亚麻布比木板更为轻便、更易于操作,亚麻布需要比较软的底层。艺术家尝试了多种媒介,试图把干燥剂、蛋黄和树脂混在一起从而制成各种画底,用来避免画底出现“吸油”漏油“的问题并且易于修改[1]。随后油画的产生便使丹培拉绘画艺术近乎淡出了画坛。虽然如此,但并没有影响到众多艺术家和观众对丹培拉绘画艺术独特魅力的追求。国外现当代的画家勃克林,巴尔蒂斯、怀斯等为数众多,虽然画家们的画风迥异,但他们都被丹培拉作品的特殊材质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所震撼。用心品味之间,无论是造型、色彩、材质,还是它们的完美结合,都体现出精美绝伦的艺术效果,这种效果是其他画中所不及。
二、传统丹培拉绘画的单一性向多重性探索与求新
1.画面的融合与求新
传统丹培的制作程序比较复杂,制作过程中从初期的材料选择、乳液调配、画底制作、工具运用到后期画面的完成都显得井井有条,由于受中世纪宗教美术的影响,这种绘画方式从一开始表露出宗教艺术的庄重与严谨性的特征,材质的运用与画面的表达也显露出一定的局限性,受文艺复兴时期思想的影响,丹培拉绘画艺术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随着油画画种的产生,丹培拉绘画艺术似乎被取而代之。虽然如此,丹培拉独特的艺术魅力仍旧存在并且深深影响着众多的艺术家。当代中国美术界有一些美术家痴迷于蛋彩、丹培拉绘画技法,他们不停地探索着传统丹培拉发展的新途径,并且把丹培拉的特殊材质与自己的画面相融合,从而在绘画上达到全新的艺术效果。刘孔喜、李小刚正是当代中国丹培拉绘画艺术的典型代表。
刘孔喜1952年生于河北省固安县,1977年考取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本科,曾于1993-1994年任日本国东京武藏野美术大学油画学科客座研究员,赴日本研修丹培拉绘画技法。《青春纪事系列》是其丹培拉运用的典型代表。木板丹培拉作品《青春纪事系之二踏雪割豆》运用细腻的小笔触刻画独到,层层深入。画面中对人物的刻画以及衣物、鞋子的处理都显露出传统丹培拉技法的严谨和厚重感。除此之外,画面中还充满无限的沉思和幻想,流露出不同传统丹培拉绘画作品的生活气息和绘画意境。刘孔喜曾说,“我喜欢面对画面,一面思考,一面幻想,一面营造绘画的意境”[2]。在当代绘画艺术中,这是一种新的思考与探索,在探索传统丹培拉作品的艺术魅力外,他不断地发掘和求新,从而在绘画品格和画面的表达中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刘孔喜运用丹培拉细小的笔触,层层深入,在着力刻画体积和质感的同时,使画面十分耐看。
李晓剛作为目前国内仍在从事此类创作的艺术家曾去日本(1989年)和意大利等欧美国家(1993年)学习蛋彩画和优化古典技法,李晓刚对于蛋彩画这一正在消失的技法的执着追求使他找到了自己的绘画语言。他的作品有着丹培拉画面明显的光芒,人物似乎被柔光所笼罩,明亮而又静谧。背景呈现出肌理、朴素的效果,显得更加神秘。他把丹培拉细腻、高雅、坚固的实体感和它水性的流畅感发挥到了极致。东方人的整体审美心理是内敛的,丹培拉绘画深邃含蓄的色彩符合中国人的口味儿,无论是古典式的细腻典雅还是现代的酣畅淋漓,都能在中国找到一片生存空间。就如同意象油画的兴起一样,在中国的发展赋予了它更多的独特的东方韵味和别致美。
2.在综合绘画中表现形式的多重性转变
丹培是一种欧洲历史上较为久远的画种,它是我们认识欧洲油画史、绘画史、文化史极为重要的对象和途径,对于丰富和拓展中国当代绘画的语言形式和精神深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丹培拉绘画多重诠释,是借助丹培拉作为一种独特物性材料具有多重的可变性,结合创作者自身不同秉性气质的感悟和发挥,而形成多重语感形式的表现。在当代文化语境中,丹培拉在综合绘画中可以结合油画、丙烯、拼贴等多种材料的交错混合运用,创造出新的语言形式。作为一种绘画语言的丹培拉,在当代文化观念下,以开放的形态,独特的艺术语言,相互结合、碰撞、嫁接、糅合,从而形成打破自身单一语言的多重可能性。这是超越单一画种的而注重从相互关系发现问题的新的思维方式,从而把创作导向更加自由广阔的天地。对西方传统绘画精髓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部分院校、艺术家还在于中国油画的油画起步直接画法,中央美术学院的张元和马路教授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由于最初对西方丹培拉精髓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深入研究。中央美术学院于1994年成立油画材料表现工作室,后由张元更名为材料表现工作室。张元、马路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他们认识到: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语言,它建起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当代之间的极为重要的桥梁。张元和马路为国内的综合绘画材料的发展及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张元教授通过对丹培拉技法的学习和研究,尝试把丹培拉、油画材料、综合材料等相结合起来,从而使画面中迸发出极为丰富的肌理效果,《大自然的启示》是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画面中运用多重的表现技法、手段,艺术语言具有传统丹培拉含蓄性,又富有艺术家内心深处的自由,在多重材料的融合中表达出深沉的宇宙感和历史感[2]。作品《荷湿地之一》于2016年3月15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的“周而复始——丹培拉绘画多重诠释研究展”展出,从作品材料所表现的纯粹画面效果来看,画面的朦胧的意境中凸现了真实感,局部的两片荷叶采用粘贴拼接的艺术语言将荷叶表现的淋漓尽致,微妙的肌理中更透露出综合材料的特殊韵味。融合了丹培拉的当代综合绘画更多强调的是材料自身的融合和相互之间的表现力,用现实中纯粹的材料来实现画面中的神秘感和不确定感的同时,赋予观赏者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用有限的材料表达无限的画面感,给人以无限的思考和想象,把观众带入画面中,形成从材料融合升华到人画融合的境界。
马路教授对于综合材料的运用以油画、丙烯、蜡材料等材料融合,综合各种材料的优点,创作出具有形象的综合材料作品。马路教授充分利用对材质的真实感受表达画家自身所追求的微妙含蓄的色彩变化。《坚硬的白色漂浮物之二》是马路教授2016年最新的作品,画面中流露出清新、柔和的气息。作品表面的色彩通透明亮,朦胧中发挥了丙烯的水性特质,水彩运用薄层渲染、一点一划的效果是油画颜料所不及的。作品《合体飞机》是马路2006年的综合材料作品,作品中看似枯树枝的奇特的飞机造型让人充满无限的想象,背景色彩的微妙变化使画面更加富有纵深感,材料之间的碰撞與结合使画面质感更加强烈,画面中艺术家的内心感受伴随着新的艺术形象油然而生。除此之外,蜡质材料的运用使画面的哑光效果更加明显。这也正呼应了马路的那句话:“我想做有形象的综合材料,这有意思,不会人云亦云[4]。
三、传统丹培拉绘画精神的深展
传统丹培拉的绘画的魅力在于它细致谨慎的绘画技法和有条不紊的绘画过程,丹培拉对油画和后期的综合材料绘画影响颇为深远。“从绘画技法材料的角度看,油画也是从丹培拉绘画的基础上发明产生的。现代丙烯材料也是模仿丹培拉材料的性质研究出来的。丹培拉绘画严格来讲也是当代综合材料的绘画的滥觞,丹培拉绘画的发展一直延续到今天。”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家潘世勋在展览开幕式上说。在绘画的过程中一旦熟悉并掌握了绘画材质的性能和特点,就能更为恰当地表现自身作品的魅力之处。无论古代和当代的艺术家,他们都是在充分了解了材料的特性的基础上,遵循各种材料的自身规律,然后对材料加以运用。而当代艺术家对材料的发挥空间更蜕变自由,有时候为了追求视觉效果而更加激进。水性、油性、乳剂性绘画材料三者各有优缺点,无法相互替代。无论使用何种画材,都要充分发挥它们的特点,无论艺术家是专注于纯粹的蛋彩画还是把丹培拉及其它乳剂性绘画材料与油画或者综合材料结合进行绘画创作,它们都为中国绘画带来了新语言,当代艺术的承载材料是多样的,材料本身也蕴含了多种语义[3]。丹培拉及相关乳剂性材料的运用在中国还处于年轻的状态,它势必将有更广阔的前景与发展空间。当然,这需要我们不断努力,进而使观念和材料达到完美融合。
四、小 结
丹培拉特别是传统蛋彩画并非适合每一位艺术家的个性,其前期准备工作与作画过程需要有条不紊,但我们对它基本的了解是必要的。在传统与当代之间,我们要在继承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融合各种绘画材料,形成艺术家自身的绘画语言。但这并不是说单纯一味地迷恋绘画技法和绘画材料。在绘画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汲取和领悟其中的艺术知识,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丰富自己的精神食量。这不仅仅拓宽了艺术家的视野,更是锻炼与正确深入地理解油画人文精神的重要环节。绘画非易事,绘制丹培拉作品能磨练创作者坚毅的品格。所以,这也需要创作者在绘画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求新。
参考文献:
[1]杨杰.丹培拉绘画与现代材料教程[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刘孔喜.丹培拉绘画技法[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2.
[3]林颢.丹培拉绘画的艺术魅力[J].福建艺术,2002.
[4]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谈丹培拉绘画实践及其精神在当代中国的深展》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谈丹培拉绘画实践及其精神在当代中国的深展
下一篇:工艺美术课作业设计有何创新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