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音乐论文 发布时间:2019-07-20浏览:107次
筝是我国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民族特色弹拨乐器, 古人曾用“弹筝奋逸响, 新声妙入神”的生动诗句来描绘筝演奏的艺术性所达到令人神驰的境界。近年来, 在筝曲的创作与艺术实践之中, 优秀的现代筝曲不断涌现。本文通过对所选取的现代筝曲《层层水澜》进行分析, 解析曲作者的创作意图及表现手法, 探究作品的艺术本质和精神内涵, 为在表演中更好地体现作品的艺术特色提出见解和建议。
《音乐艺术》(季刊)创刊于1979年,是由上海音乐学院主办的全国性音乐理论学术季刊、全国发行量最大的音乐院校学报。本刊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表音乐各领域和学科的研究成果,反映人们对音乐中所体现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和民族、分析和研究、思维和观念、表演和实践诸方面以及与之关联的人、自然和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关注。
第一章筝曲《层层水澜》音乐特点
筝曲《层层水澜》系我国当代着名作曲家陶一陌先生所创作, 2003年11月于欧洲首演, 乐曲描写了水光粼粼, 涟漪、波澜层层荡漾的洒脱随意的景致。
陶一陌先生音乐创作涉猎多个领域, 均创作有大量佳作。其音乐以“中国式的写意思维, 与现代艺术理念相结合, 形成极具个性魅力的浪漫曲风”。其创作的多数古筝曲中《层层水澜》曲风清新雅致, 又采用了双手抬演奏复杂节奏的高难度技巧, 一经首演即获轰动, 并被收入《中国筝曲经典》专辑成为当代古筝创作的经典代表作品之一。以下将从结构、定弦、调式、和声、旋律、节奏几个方面, 简析《层层水澜》的音乐特点。
一、结构特点
《层层水澜》一曲从表情、材料的发展来看可以分为三部性:
此曲在曲式上虽然并不是完全按照西方传统三部性调式ABA写成, 但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在情绪意境上也有反复、回归的意味, 速度和意境上十分近似。第一部分主要以十六分音符为主导织体用一连串琶音弹拨后在长音上做强调停留为主要发展, 回归到第三部分, 虽然韵律改为四分音符为主导, 但是速度上回归与第一部分十六分音符主导动机速度近似。而第二部分为全曲高潮部分, 不论是从力度、密集织体、与重拍交措导致的此起彼伏的水面波澜感来说都推动了乐曲向前的动力。
从其情绪和写意来看, 此三部分可看为起—转—落的一个发展过程。从发展特点上来看, 三部性的反复特点虽然在材料上没有达到贯穿统一, 但在意境写实上却有回归之意, 是为该曲结构布局的一大特点。
二、调式、和声
通常情况无论传统筝曲的五声音阶定弦。或者现代筝曲由作曲家按照各自不同理念安排的人工定弦都有比较明确的调式调性规律, 分析这首筝曲的定弦, 好似作者随意洒落的音符, 并无规律。其实音阶中部暗藏了一个b A清乐音阶, 两端音程逐渐加宽, 形成了个中部密集两头松散的定弦模式。
笔者认为: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越往中心走音程的密集程度越高。从第四根弦开始到第十五跟弦都是以小二度或者是大二度。而二十一根弦最中间的第十一根弦为b D音, 和第一根弦的D和第二十一根弦的D还可以形成一个首、中、尾的呼应。被曲作者称为“涟漪式的定弦模式”, 此设计颇有新意, 定弦音阶仿佛水面上从中心向外扩散的涟漪。由音乐所表现的景物决定定弦的安排, 《层层水澜》从乐曲描写水面层层波澜和水花泛起的涟漪, 作者新颖独特定弦方式使乐曲的浪漫之风扑面而来。
此外, 半音阶各音的自由运用, 纵向地不以三度叠置为主而构成的不协和声, 以及在传统和弦中加进不协和音, 有意识消除其单纯的和声效果。织体上以多层次形态使音乐思维纵向音响复杂化, 使《层层水澜》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无调性音乐特点, 这在近现代筝作品中的, 值得我们研究与学习。
三、节拍、节奏
第一部分, 全曲以十六分音符为主导, 开始速度给出八分音符=72的缓慢速度, 给予起段开始陈述心静、水澜、层层幽远的意境写实的具体要求, 然后第一部分共45小节, 虽然十六分音符都一直为第一部分主导因素, 于是作曲家从节拍、速度入手打破一成不变的主导因素所带来的如一感, 在这一部分六种节拍型:8/6拍、8/9拍、16/3+2+3拍、16/3+3+2拍、16/2+4+2拍、散拍子共变换15次之多, 结合不同的演奏技法、力度、速度、呼吸等重要因素, 作曲家从看起来毫无变化的主导十六分因素琶音动机因素, 在起段描绘出水面朵朵初出的涟漪。
第二部分, 继续以十六分音符为主导动机, 但是作者给出四分音符=112的速度, 比第一部分起段部分速度加快了近乎两倍, 在听觉效果上与第一部分明显的区别开来, 好似水面宁静不设防地被扰乱, 涟漪散开, 水流湍急, 水面波光粼粼。然而, 第二部分的节拍也始终较为统一地保持在了4/3拍上, 只是在第70小节转换过一次8/3拍、在后半部分最后第9和10小节变换了2次拍子。在不同于第一部分用变化节拍来产生水面涟漪感变化。第二部分是坚持使用4拍子的同时, 继续运用十六分音符为主导动机在这样固定的模式下让琶音组合打破传统规律———重音不在只是出现在每小节正拍上, 运用中国传统音乐造句法中常用的“减字手法”出现在琶音动机的句首。并且通过双手交措双重重音, 形成重音在密布的琶音织体中分散开, 如:
作者对节奏准确的把握及恰如其分地运用, 音乐体现了一种无挂无碍浪漫不羁的独特气质, 也传达了曲作者心绪变化于静谧与澎湃间。
第二章《层层水澜》的演奏技法
《层层水澜》所表现的是水的或安澜静谧或波澜壮阔, 千变万化, 难以捉摸。借鉴中国国画写意的表现手法, 结合现代作曲技法, 古筝玄妙的音色变化, 在描写水的变化的同时, 加入了创作者的主观意向, 层层水澜, 也是层层心澜, 乐曲借景抒情, 音乐中处处散发着现代的浪漫气质。
作者在巧妙的定弦构思中为我们设计了一副水面涟漪, 由湖面中央向四周层层悠远, 逐渐淡去的画面。演奏时, 注意把握乐曲意境的神韵。《层层水澜》一曲没有通常意义的引子, 乐曲一开始便是主体材料的呈示, 此时水面安详, 连串的琶音仿似微风吹过水面, 引起一串涟漪, 音乐以八分音符为主导72的速度流动, 力度控制在 (pp) , 此处的演奏, 注意速度的弹性处理, 力度根据旋律走向做相应的大小调整, 过弦时注意指尖的弹性, 触弦若太短促, 会使发音过于饱满结实, 不适合此处音色表达, 应尽量水平拨动, 确保发音下沉, 使音质松软, 余音悠长。主题特点
全曲在主题发展写作上充分发挥了筝这一乐器的特点, 也直接导致如果换种乐器弹奏则会失去了原曲的意境。乐曲用点状琶音与长音短暂停留写出印象型主题, 而并非一般主题旋律发展类型:
一、不规则伴奏织体与单线条旋律对位演奏
《层层水澜》突破传统的节拍节奏规律, 以8/6拍、8/9拍、16/3+2+3拍、16/3+3+2拍、16/2+4+2复合拍子为主, 双手声部少有传统意义上的柱式和弦, 而是以起伏多变的旋律为主, 用演奏者的双手弹奏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旋律线条, 是该曲的一大特色, 同时加大了左右手节奏对位的难度, 演奏时, 注意慢速练习, 通过分解拍子或者运用小拍子, 辅助演奏者找到左右手节拍的准确位置, 体会内在节奏律动。当然, 在实际演奏中除了左右手节奏的精准对位外, 还要适当留出乐句的弹性自由空间, 才能在一张一弛中表现水澜层层, 体味心绪无拘无束的涟漪。
二、双声部复合节奏对位演奏
乐曲第二部分, 这里以四分音符为主导, 速度112, 十六分音符时值律动描写风起, 水面波光粼粼, 层层涟漪被翻腾的浪花击碎, 水面下暗流涌动, 平静的心绪被扰乱, 逐渐沸腾。左手三个不同音区的八度固定音型将水流湍急的形象跃然眼前。左手三连音和右手十六分音符的不同时值, 同时奏出由小到大或者由大到小的逆行旋律, 仿似朵朵涟漪, 由初出到交汇到消散又初出的无休无止的景象, 象征生命的无穷力量。演奏上, 两只手都承担相同重要的角色, 音程距离多样变化, 给演奏准确性带来考验。在慢练中, 手指要严格落到弦上, 且确保在弹动其中一指的同时将下一个要弹奏的手指快速预备到弦上, 以此反复, 逐渐形成反射动作, 为接下来的快速准确演奏做好铺垫。
全曲采用独特的定弦, 多变的节奏, 多层次性织体, 各类不协和声构建的浪漫乐思, 带来清新雅致的乐曲风格, 分析乐曲结构了解作者创作动机及相应演奏技法的把握, 为我们更好地演绎此曲提供便利。
第三章对现代筝曲的演奏启示
陶一陌先生出生于音乐世家, 就读国内最高音乐学府, 生活在广州这个对外开放的南国窗口城市, 经济文化发展的优越环境下, 培养出他浪漫的音乐气质。《层层水澜》全新的定弦方式, 复杂的节奏处理, 给古筝的艺术带来全新的意境, 全曲勾勒出水波的交织和心绪的起伏, 引人遐想。
古典浪漫主义情怀对于中国文学和文艺创作者而言, 自古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 从“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的《诗经》到“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李白, 从“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屈原到“春色三分, 二分尘土, 一分流水。细看来, 不是杨花, 点点是离人泪”的东坡居士, 通过诗词歌赋等文学艺术形式在作品中展现浪漫主义情怀是文艺大家们的性情所致, 也是最为人民大众所津津乐道, 感同身受的艺术表现手法。《层层水澜》在筝弦的弹拨之中展现水之秀美, 寄予心之灵动, 抒发性之空灵, 将作者的浪漫艺术情怀于人生感悟交织融汇, 潺潺水意, 汩汩而出。同其他优秀的筝曲的表现手法一致, 弹之为物, 听之为情, 感之为心, 传之为意!
《层层水澜》大篇幅的乐段, 密集的音符, 复杂的节奏等, 需要演奏者通过记忆, 丝毫不差的演奏出来。演奏者一生要演奏的乐曲为数众多。因此, 作为优秀的演奏者, 还需要强大的记忆力。记忆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 是一种将分别收集的并且随时根据需要可以调动出来的信息加以储存的能力。作为演奏者, 通常都希望能将乐谱上的信息一个不落地通过演奏表现出来。并且数十年甚至一生都记忆犹新。这便是长时记忆。有了“长时记忆”的支持, 才能在分毫不差地运用专业化的动作组合, 胜任每一次演奏。这种能力运用在演奏中时是需要演奏者不断培养训练的。“记忆内容是否牢固, 一般与其重复的次数有关”大量的重复练习有助于加深对乐曲的记忆, 越短小的信息对记忆的刺激越强烈。因此, 在记忆乐曲时, 应该将乐谱的信息分细, 一小节一小节, 一拍一拍大量重复, 逐渐消化, 加深记忆。还可以配合视觉记忆相应乐谱和演奏时手在乐器上的位置。最后, 连贯地演奏, 也是加深对乐曲的整体感受和记忆的重要途径。
最后, 解决练琴不适这种普遍状况的正确途径。练琴是演奏者每天的必修课, 大家运用各自不同的方式, 达到熟练技巧, 熟悉曲目完成演奏的目的。这个漫长的过程中, 演奏者或多或少会遇到各种不适停滞不前。那么怎样练琴才能规避练琴中的种种不适, 达到预期效果最有效的方式呢?用心灵去演奏。摆脱枯燥、榨干精力地练习。从舒心且有技术难度的音乐中找回能量。放松身心, 无论是在狭小的空间练琴还是在音乐会上演奏, 让音乐触及渴望着的心灵, 触及到我们内在的柔软的核心……如果你发自内心的对一首特别的练习曲的技术问题感兴趣并且听之怡然, 弹之不疲, 你就会从中学到很多和你身体相关的知识, 你也会从中得到乐趣和益处。在练琴时的每一刻中着意培养中枢神经高度的对声响、对运动、对触键敏锐的感受力, 让音乐融入自己, 让自己成为作品的载体, 那么在演奏时就能自然流露, 这样的音乐表演就是自信的表演。
参考文献:
[1]陈婕.旋律如流水人生如波浪[N].第七版.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6.
[2]卢善庆.美学基本理论[M].科学出版社.
[3]施咏.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
[4]修海林, 李吉提.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审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6]张珊.当代古筝名作教学与演奏详解[M].湖南文艺出版社.
《《层层水澜》古筝曲的特色和表演技巧》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层层水澜》古筝曲的特色和表演技巧
下一篇:《一首桃花》声乐作品的特点分析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