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农业论文发表不同销售模式下农产品流通效率比较_职称驿站
论文发表指导_期刊投稿推荐_期刊论文发表咨询_职称驿站

论文发表指导,期刊推荐,国际出版

职称驿站学术导航
关闭职称驿站导航

论文发表职称晋升 全方位咨询服务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农业论文发表不同销售模式下农产品流通效率比较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农业经济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9-10-14浏览:21次

  内容摘要:在不同的销售模式下,农产品流通效率在现实中存在巨大差异。本文从销售模式的比较角度出发,在体制政策、流通费用、流通时间、流通损耗、流通差价五个层面对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比较。在微观比较后,从宏观角度来实证分析浙江省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因素及计量模型设定的合理性和变量间的解释力。最后,从销售模式选择和宏观角度方面提出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建议。

  关键词:销售模式 农产品流通 流通效率 比较分析 实证研究

农业发展与金融

  《农业发展与金融》(月刊)创刊于1995年,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主办。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

  引言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7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农产品流通在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制度。农产品流通体制变迁在一段时间内违背了经济运行的基本原则,降低了流通效率,制约了农业体系的协调发展。计划性的农业生产造成了高昂的交易成本,因此需要进行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在这种背景下,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便应运而生。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是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统购统销阶段、由计划调节向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过渡阶段,再到当前宏观调控下以市场调节为主的自由流通阶段。农产品流通体制变化促使农产品流通销售模式发生巨变,由计划购销阶段的单一组织到农贸市场模式、直销模式、超市模式、餐饮流通模式等多种模式并存。

  由于流通经济学涉及的学科交叉型比较强,流通产业涉及的行业范围比较广泛,故目前尚未对流通效率的界定和评价体系建立统一标准。Anrooy(2003)认为,流通效率与完全市场条件下的资源配置状态有关,深受市场控制力、外部性和信息可获得性的影响。学者许文富认为,流通效率可分为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率。在流通效率的评价指标研究上,斯特恩从企业的视角出发,认为效率体现在生产力和获利力,效率的主要计算方法包括投资报酬率、资产流通性、财务杠杆、成长力、利润增长潜力。日本学者福井清一认为,对于流通效率,通过对流通结构分析是可行的。他对菲律宾和泰国两国首都的蔬菜流通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孙剑对统计年鉴中限额以上农产品批发零售企业的数据进行分析,试探性地建立1998-2009年农产品流通效率测度指标体系,包括农产品流通速度指标、流通效益指标和流通规模指标三大类指标。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上看,不同学者对农产品的流通效率持有不同的观点。大多研究是从农产品流通中的交易费用、市场竞争程度、经济和技术效率等方面分别加以衡量,采用理论分析或者经验研究的方法来分析单一销售模式下的流通效率。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在不同的销售渠道下,流通效率的衡量标准区别很大。这就要求必须对不同销售模式下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更深入思考。即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有几种、不同销售模式流通效率如何衡量以及存在怎样的差异等问题。

  本文以流通经济学为基础,试图解决上述问题,文章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是引言,第二部分是农产品流通中的不同销售模式,第三部分是不同模式下流通效率的比较,第四部分是浙江省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实证,最后是结论和建议。

  农产品流通的不同销售模式

  在分析农产品流通的不同销售模式之前,必须要了解销售渠道的分类标准。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销售模式可以分为不同的具体结构(销售模式通常根据三类标准进行划分:一是根据商品流通过程中有无中间商的介入进行划分,将销售渠道分为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二是根据商品流通过程中流通环节的多少进行划分,将销售渠道分为长渠道销售和短渠道销售。三是根据流通环节上同一商品的网点数量进行划分,将同一商品网点零售渠道流通渠道分为窄渠道和宽渠道)。新中國成立70年来农产品流通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产品商品化和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流通渠道从单一、多环节向多元化、少环节方向发展。各种形式的销售模式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巨大需求。销售模式主要包括:农贸市场模式、直销模式、超市模式、餐饮流通模式等。

  (一)农贸市场模式

  农贸市场作为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交换经济的产生。流通体制改革后,农贸市场数量和交易量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7年成交额已达28566亿元,摊位数1071373个,亿元以上大型农贸市场1627个。从市场准入机制来看,这种模式交易比较灵活,进入退出弹性比较大,占用资金比较少,供货渠道成熟,销量稳定。摊主经营货物数量和品种较少,服务态度热情。由于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产品销售,摊主有足够的动力抓紧时间进货,保证产品新鲜、鲜活。价格随行就市,在参考当地政府的经济价格基础上根据市场供需状况来制定价格。

  这种模式的缺点比较明显。首先,农产品的品种少,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顾客的选择余地比较小,无法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其次,农贸市场环境问题。市场中腐烂的蔬菜、瓜果及活杀鱼类禽类等严重影响农贸市场中的空气质量,在交易场所的附近地带存在未清理的腐烂物、废弃物,垃圾分类不科学,食品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最后,农贸市场人群流动性比较强,机动车停放量比较大,容易造成交通拥挤。

  (二)直销模式

  商品流通的直销模式也称为产销合一结构模式,是人类社会文明演化进程中,继物物交换后最先出现的商品销售模式。这种销售模式下不经过任何中间商,是最直接、最简单和最短的销售渠道。根据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实现直接交易所借助的平台不同,可分为农户自销、消费者自购、网上直接销售三种方式。

  农户自销是属于传统的直销方式,主要是针对处于城市近郊的农户。随着城镇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和政府为解决“菜篮子”问题所设立的模式,大量农户在早间和晚间以提篮小卖形式或者农用机动车销售农产品。随着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的兴起,在一些城市郊区或者村镇悄然兴起许多蔬菜水果采摘基地,为消费者提供直购服务。在以生产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为主的种植企业,消费者通过网上订购,采用线下支付或者网络支付来实现有机蔬菜或特色蔬菜交易的实现。

  直销模式优势如下:便于信息沟通,有利于生产和销售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个性化服务,各取所需;适宜的价格策略选择,针对不同的收入群体采用不同的市场定价。这种模式也存在明显的缺陷而不能在农产品销售模式中占主导地位。

  (三)超市模式

  我国超市经营农产品的模式始于20世纪90年代。根据超市在参与农产品销售中充当媒介影响力的不同,分为小型超市模式和农超对接模式。在小型超市模式中,超市和其他中间商没有多大区别,一般通过批发市场进货或者由供应商提供农产品。在国家政策的推动及社会呼吁的拉动下,农超对接模式逐步形成。该模式是农产品生产者将蔬菜出售给零售商(如超市),再由零售商销售给消费者。从理论上看,农超对接模式交易成本低,农产品可回溯性强,属于现阶段政府积极推动的模式,享受到的不同层级政府的政策优惠和法规支持,容易借助比较明朗的政治环境获得回报。

  相比于农贸市场模式、直销模式,超市模式在购物环境、服务质量、物品充足性、产品差异化、价格信息透明性等方面优势比较明显,但运行成本、服务成本、损耗成本过大,农产品价格必须定位比较高才不会面临亏本的风险。

  (四)餐饮流通模式

  餐饮流通模式是农产品流通中出现的一种新销售模式,这种模式在农超对接的经营过程中萌生并发展的,与农超对接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农产品通过餐饮流通营业额的不断发展而得到提升。根据相关调查,上海普陀区武宁路附近的曹安市场每天销售的新鲜蔬菜,宾馆、饭店需求量占到10%左右。餐饮流通模式将蔬菜直接加工成品,带给消费者比较方便快捷的服务,减少了时间浪费;餐饮业制作的食品口味齐全、品种丰富,带给消费者不同的消费感受。餐饮业加工后价格比市场价格提高了数倍,可能抑制消费需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采用这种模式满足生活需求后会使人疲倦。

  不同模式下流通效率的比较

  对农产品流通效率分析之前,必须正确辨别流通效率和流通体系的概念。流通效率主要表现为流通过程中流通时间的占用和流通资源的消耗;流通体系的效率则是以最小的流通成本获得一定的流通产出,或以一定的流通成本获得最大的流通产出。只有将定量分析引入文章中,对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比较才更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制度是引起经济变迁的重要因素,有效的制度可以降低交易费用,不断推动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高。根据上述分析,流通效率受到投入、产出、制度的影响,具体因素由体制政策、流通费用、流通时间、流通损耗、流通差价五方面组成。

  (一)体制政策

  土地有偿流转是我国土地经营的制度创新,受利益主体虚化、分散流转等因素的制约,土地流转未形成规模,这决定了农产品以农村的小农户生产为主,大城市保留少量的农业用地的生产体制。从2004年中央、国务院、部委相继出台一系列的政策表明,农产品销售的政策从农贸市场为主转向大力发展超市。地方对超市销售模式持有更加积极的态度,其他销售模式受到一定的限制。体制政策对销售模式的影响从弱到强分别为:餐饮流通模式、直销模式、农贸市场模式、超市模式。

  (二)流通费用

  根据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流通费用分为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就农产品而言,流通费用具体包括农产品采摘的费用、经纪人费用、装卸及运输费用、批发零售环节的市场管理费、摊位费、经营费、包装费等。农产品流通效率的不同可以归于销售模式的不同,而流通主体的销售渠道行为选择会反映在销售模式上。

  从表1可以看出,农贸市场模式的流通费用以装卸费、运输费、市场管理费用、摊位费为主,对于精装的农产品也会涉及包装费;在传统直销模式下,流通费用以采摘费、装卸费、运输费为主,网上直接销售模式还包含经纪费、包装费;超市模式的流通费用以装卸费、经营费、包装费、税费为主,对于农超对接模式还包括呤浞押妥靶斗宣餐饮流通模式的流通费用构成与超市模式大致相同。因此,根据流通费用大小排序后,超市模式≥餐饮流通模式>农贸市场模式>直销模式。

  (三)流通时间

  由于流通渠道、销售模式不同,在农产品流通中,包含的流通环节必然不同。每一环节占用的流通时间会影响农产品的运转速度和交换频率,进而影响整个流通链条的流通效率。根据农产品的流通方向,直销模式的流通链条为“生产者→消费者”。该模式流通链条最短,流通时间最少。在农贸市场模式中,流通链条为“生产者→收购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该模式流通链条最长,交易时间占用最多。在一般超市模式中,流通链条为“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在农超对接模式中,流通链条为“生产者→零售商→消费者”。相比一般超市模式和农贸市场模式,农超对接模式流动链条最少,流通时间最短。在餐饮流通模式中,流通链条为“生产者→餐饮业→消费者”或“生产者→批发商→餐饮业→消费者”。因此,根据流通时间长短排序后,农贸市场模式>超市模式≥餐饮流通模式>直销模式。

  (四)流通损耗

  农产品在流通中的损耗可以通过绝对数比较,也可以通过比例表示。流通损耗高意味着流通效率低。由于不同的销售模式,农产品在采摘、装卸、运输、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是流通过程中出现不同损耗的原因。根据统计调查,在直销模式中,农户直接进行生鲜蔬菜零售,损耗率一般在25%左右。在农超对接模式下,如果是农业生产企业负责送货,为减少运输损耗,往往对农产品进行包装。根据郭娜的调查数据可知,叶菜类损耗率1%,瓜茄类损耗率在0.5%以下。在农贸市场模式下,生鲜蔬菜在零售环节的损耗率大约为15%,若直接在生产地收购农产品减少流通环节和流通时间,损耗率低于从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货的损耗。在小型超市模式中,农产品的损耗集中在采购、配送环节以及门店销售环节中的损耗。

  (五)流通差价

  流通差价是农产品流通环节售价与进价的差额,流通差价越高,则其流通效率越低。根据产业组织理论的SCP分析框架和渠道结构扁平化理论,理论渠道过长、流通环节过多,雁过拔毛式的层层加价,直接推动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流通环节越长,信息不对称情况越严重,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农产品流通中信息劣势愈发明显,议价能力更加不足,流通差价愈大,流通效率则更低。根据宋剑奇2013年在威海市家家悦超市收集的七种常见蔬菜价格数据,在流通差价的排序中,网络直销模式最高、农超对接模式居中、农贸市场模式最低。

  浙江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实证

  (一)指标选取

  农产品流通效率。该指标通常由三部分构成。用农产品流通业存货周转率来衡量流通速率,用农产品批发和零售系数来衡量流通规模,用单位营业面积销售额和农产品流通业利润率来衡量流通收益。基于数据的可靠性、获得性,本文用存货周转率来衡量流通效率,数据从浙江历年统计年鉴中摘录。

  居民收入。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和健康生活标志理念的深入,消费能力的提高使饮食习惯发生变化,有机绿色环保农产品越来越受居民的欢迎。因此,居民收入对农产品流通效率具有积极作用。该指标用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来表示。

  交通基础设施完善程度。交通便捷的沿海地区,交通运输设施齐全,流通量大,平均投资成本低。中西部城市人口分布零散,平均海拔较差,多为高山沟壑,运输不便,制约了农产品的对外流通量。该指标用公路总里程来表示。

  城市发展水平。城市化程度高的地区,公共设施和绿色理念比较成熟,市民生活更注重效率和品质,该指标与农产流通效率正相关,用国内生产总值来表示。为消除城市规模的影响,便于不同城市比较,用人均GDP来衡量。

  (二)数据来源和模型设定

  (三)实证分析

  1.相关性和描述性分析。FC和PI、TI、UDL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71、0.62、0.53,在1%的水平上均通过Pearson单侧检验,进一步证实模型设定的合理性。利用EViews5.1软件对变量进行描述性分析(见表2),农产品流通效率FC最大值21.85、最小值4.97、均值14.15,城市居民收入PI在20年间逐步增长,最大值在2017年为51261元,最小值为7883.77元(1998年)。在20年的时间里,浙江省公路总里程增加了两倍,公路网络近12万公里,覆盖浙江偏远地区各个村镇。UDL逐渐提高,2017年为最大值,人均GDP达92057.01元,在20年间增加了80663元,增长速度远超过全国经济增长水平,彰显了沿海地区的经济活力。

  2.计量回归结果。在回归分析之前,为消除变量之间的自相关和数据的异方差问题,对被解释变量进行对数处理。然后用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回归方程如下。

  括号内的是计量回归的t统计量,UDL、TI、PI和常数C的t统计量在1%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拒绝系数不显著的原假设。居民收入、交通设施完善程度、城市发展水平的估计系数和计量结果符合理论预期,均会极大促进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高。判定系数等于0.9509,修正的判定系数为0.9417,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非常好;另一方面意味着被解释变量的变动可以由解释变量的变动来解释94.17%。

  结论和建议

  农产品流通效率极大影响农产品交易额和农产品的价值实现,提高流通效率对于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模式选择显得尤其重要。在不同的销售模式下,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在现实生活中存在高低差异。本文从销售模式的比较角度出发,在体制政策、流通费用、流通时间、流通损耗、流通差价五个层面对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比较得到以下结论:体制政策对销售模式的影响从弱到强分别为:餐饮流通模式、直销模式、农贸市场模式、超市模式。根据流通费用大小排序后,超市模式≥餐饮流通模式>农贸市场模式>直销模式。根据流通时间长短排序后,农贸市场模式>超市模式≥餐飲流通模式>直销模式。在农贸市场模式下,生鲜蔬菜在零售环节的损耗率大约为15%,若直接在生产地收购农产品减少流通环节和流通时间,损耗率低于从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货的损耗。在小型超市模式中,农产品的损耗集中在采购、配送环节以及门店销售环节中的损耗。在流通差价的排序中,网络直销模式最高、农超对接模式居中、农贸市场模式其次、农户直销模式最低。

  以浙江省1998-2017年20年间数据为样本,从影响流通效率的宏观因素出发,构建农产品流通效率的计量模型,计量回归结果进一步证实理论分析和模型设定的合理性。为此,本文从销售模式选择和宏观角度方面提出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建议。

  第一,进行流通制度创新。超市、农贸市场、农户等微观主体应该建立一系列有利于改善流通环境、减低流通成本的内部管理制度,如通过引进先进的电子交易系统,通过规范准入、统一计量和结算等程序,从根本上改善销售模式的经济绩效。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农产品生产主体的监管和扶持力度,禁止不健康的农产品流入消费市场。第二,规范农业生产企业的发展,推动机械化生产和引进人工培育技术,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的集中和兼并,提高产业的集中度,鼓励实施差异化战略,建立农产品销售网络。第三,综合考虑城市的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居民收入水平、城市交通设施状况等因素,优化农贸市场和超市的空间布局,以尽量提高消费需求,降低流通成本。第四,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法律,地方政府认真落实和健全质量追溯体系,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第五,提高农产品现代流通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信息网络平台,尽可能实现农产品运输的快速、及时、安全,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和流通时间。

  参考文献:

  1.宋剑奇.我国大中城市蔬菜零售流通模式研究[M].经济日报出版社,2016

  2.张士斌.农产品流通效率对农业产值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J].商业经济研究,2016(16)

  3.张磊,王娜.生猪和猪肉流通效率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4.青灵.互联网对中国商贸流通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基于中国省份层面数据[J].商业经济研究,2018(6)

  5.刘天祥,孟琴.分工视角下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影响因素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22)

《农业论文发表不同销售模式下农产品流通效率比较》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农业论文发表不同销售模式下农产品流通效率比较

文章地址: https://m.zhichengyz.com/p-40107

相关内容推荐
一定不能错过!4本见刊快录用高的核心期刊推荐,覆盖多学科
oa sci生物类期刊有哪些?推荐10本
会计著作副主编评高级会计职称有用吗
肠道免疫相关的SCI期刊推荐9本
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定要发论文还是出版著作
41本民族学与文学方向AMI收录期刊
土木工程2区sci期刊推荐9本
A类核心学术论文难发吗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马上联系学术顾问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

不要急哦,马上联系学术顾问,获取答案!

免费获取
扫码关注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