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计算机网络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16浏览:42次
余文科 程媛
一、引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重要特征之一,推动信息化快速发展对保障我国全球话语权、扩大经济发展、加快两化融合、促进社会就业、改善国计民生至关重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带来生产力的又一次质的飞跃,宽带的普及为人们接入互联网提供了便利途径,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运用大大降低了信息化成本、提升了信息获取能力,也成为了国家科技创新、信息化能力提升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十三五”期间,国家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推进信息化建设,对标准化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化标准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关键,信息化标准是信息化快速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需尽快建设信息化标准体系,加速信息化标准良性发展。
《信息化建设》(月刊)创刊于1998年,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主管,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类月刊。刊物以宣传和推广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经验、介绍建设成果为重点,报道国内外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信息技术发转趋势
二、信息化标准基本现状
1997年,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指出:“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建设网络强国,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信息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明显的加速作用,信息化水平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柱。信息化标准作为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基础,对提高技术应用水平、规范技术发展路径、分享技术相关方资源、实现系统互通至关重要。我国信息化标准相关部门在信息技术、北斗导航、电子材料、物联网、射频连接器等重点领域已制定了一批关键技术标准,标准化工作成效显著,截止2016年8月,电子信息领域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现行标准总量为4711项,其中,国家标准1790项,行业标准2921项。
三、信息化标准需求分析
(一)满足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需求
信息化标准体系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是满足我国信息化总体建设需求,提高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行业与企业应用系统集成和数据共享,解决目前信息化建设不统一、不同步、信息系统不能互联互通的问题,促进信息化标准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二)规范各层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已经在各行各业达成共识。目前我国在信息化标准建设方面相对滞后,大部分企业尚未形成覆盖企业全部业务范围的信息化标准体系,面临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因此,迫切需要密切结合我国行业实际情况,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制定具有产业特点的信息化标准体系,为行业、企业建立标准化体系提供依据和指导,逐步消除企业技术、应用系统和制度建设不规范、不统一的现状。
(三)建设国家纵向管控信息系统的需求
按照“国家主导、政策沟通、企业相通”发展模式要求,国家在经济增长模式、产品和技术创新模式、科研生产制造模式、行业运作模式、资源共享和协作模式、国际市场响应和服务保障模式等方面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因此迫切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国家运营和综合管控支撑体系,从战略决策、综合管理和运营管理等方面支撑国家管控。
(四)适应信息领域核心技术发展的需求
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因此必须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发挥中央、地方、市场和行业机构的力量,把握信息化发展战略目标,统筹信息化发展重大问题,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则开展相关标准的疏理、研究、制定和修订工作,利用信息化标准引导企业、科研院所把资源投入到未来3-5年有望引领产业发展的信息技术设备的攻关研制上,让技术成果能够在市场环境中持续生长和壮大。
(五)协调推进“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的需求
推动信息化标准“走出去”,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深化国际合作、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支撑互联互通建设。信息革命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为中国信息化标准“走出去”提供了绝佳机会,以“信息化标准‘走出去”带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提升中国信息化标准的国际影响力,把握国际话语权,主导及引领相关技术在国际上的发展方向和市场方向。
四、信息化标准发展政策建议
(一)解决信息化标准发展不同步的突出问题
一是切实发挥企业是标准制定与实施主体的作用。在市场经济下,企业是发展信息化技术的主导力量之一,更是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重要参与方和获益者,近年来我国信息化技术专利与标准数量居全球首位。[3]需要进一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行业环境,细化企业与政府创新成果利益分配机制,引导企业制定适应市场发展的信息化标准。二是打造国家信息化标准管理平台。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出发,打造规范化、系统化、多元化、高效的国家级信息化标准管理平台,为标准相关方制定、使用标准和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与平台支撑,推动军民信息化标准之间的共享合作、适度转化,全面提升信息化标准服务能力。
(二)改革信息化标准制定机制
一是加大宣传提高全社会的信息化标准战略意识。通过加强信息化标准战略理论研究,举办标准化论坛、研讨会等形式,在管理機构、专业单位以及社会公众中宣传、普及,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吸引政产学研用多方关注和参与到标准化工作中。
二是从国家战略层面适时的提出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现实紧迫性,通过政策红利推进信息化标准研究研发梯队、政策梯队、教育梯队建设,三者协同配合,建立有机的合作,形成完整的信息化标准战略研究体系,科学、规范引导全行业信息化标准发展。
三是优化标准制定、实施和监督机制。优化现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制定程序、审批流程,缩短标准制定周期,加快标准更新速度,打破现有国家标准“久不落地”、“无人使用”的困境。从国家层面建设标准评测机构,加强标准实施监督,提升标准质量,落实标准的先进性、准确性和可靠性。鼓励社会团体研制满足市场急需和技术创新的信息化团体标准。
四是推进“专利与标准互动”。采取“专利与标准互动”型路径,即先整合现有信息化相关专利,由国家或具有领导作用的标准化组织先制定信息化标准化的目标和方案,后由各产业联盟和社会组织分工协作,围绕技术标准化目标,不断开发专利的同时促使技术标准的形成和完善。专利保证标准的先进性,标准为专利提供应用场景,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撑。
(三)营造支持持续创新的人才环境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技术标准国际化人才队伍。根据信息领域实际发展与我国国情及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不同条件与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标准化人才培养。政府、行业机构、科研机构和企业多方合作,邀请行业领军人物、企业核心骨干与青年核心人才,打造信息化标准智库,采用边研究、边编制、边培养的方式,在具体标准化实践中有针对性的打造信息化标准发展梯队、培养标准化人才。
五、结语
信息技术的标准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迫切需要摸清信息化标准国内外发展现状、需求情况,建立完善信息化标准体系,支撑重点领域信息化建设,落实行业大协同战略,加强专业标准化人才培养,规范和促进国家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加大我国信息化标准在全球的影响力。
《我国信息化标准发展政策建议研究》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我国信息化标准发展政策建议研究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加密技术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