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城市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1-04-28浏览:41次
摘要:街道是城市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通过对城市街道的调查研究,从其社会功能、与人的关系、意象等方面对街道进行了分析,以唤起人们对街道本质的深刻思考。
关键词:街道;城市;人
在简•雅各布(JaneJacobs)出版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TheDeathandlifOfAmericanCities)书中说道:“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现在绝大多数人都活动在建筑之中,建筑内部成为城市里最有活力的地方。要使街道富有活力,必须将建筑内部秩序渗透于外部,即街道。也就是说,建筑的建城给了街道躯体,建筑内部的活动给了街道生命,实际上是人赋予街道生命。
1、街道与城市
街一一城市的年轮。真正的街,应该是在时间轴里生长出的空间,记录着特定时间里的政治、
经济、人文信息。街道交织形成了城市,时空特质的差异构成了街的曲折委婉,而自然和人文的积淀又造就了历史、风情以及伟大和谦卑的传承故事,从而构成了我们城市年轮和城市的历史。穿越街道,其实就是在穿越时空,就是在历史文化的长廊中游弋。无论历史的河流有多长,无论文化的源头在哪里,每一座城市总有街道向你招展风韵,每一条街道总有故事使你魂牵梦萦。走在王府井,心头有王朝沉浮盛世风景;漫步南京路,眼前是岁月沧桑百年轮回;洛阳老街古风犹在,苏州新路气象万千,一系列的街道成为连接历史古今的走廊,城市离不开街道,历史离不开街道,人民的生活同样离不开街道。
2、街道的社会功能
街道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城市的产生而形成,人们上班、上学、购物、以及文化,人们在街道上散步、闲逛、锻娱乐等都离不开街道炼身体、和邻居聊天。由此可见,街道空间是交通功能与生活功能相结合的场所,同时容纳流动的人群与静止的人群。
街道对于人类来说又是一个交往和提供发生机会的场所。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除了满足物质的需求以外,还必须满足人们交往、交流、娱乐的需求,一种面对面的交往和沟通。通过这种交流使人们能够增进互信和理解,能够获取社会环境的信息,能够受到启发,获得独特的精神感受。
生活总是和一定的空间和地点(街道)联系在一起的,在熟悉的生活地点,我们通常就能得到一种个人身份的认同感(一种说明“我们是谁”的感觉)、亲切感、归属感和共同认同(成为一个大集体或者家庭或者邻里人群的归属感)。每个人对街道的情感认同感觉不一样,街道的空间、小区、甚至一个商店、一棵树都是街道情感认同的因素。
3、街道与人
人本身是街道空间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街道空间的基础不仅在于其良好的物质景观,还在于街道上生气勃勃的人的活动。塑造街道的目的是增进人们的公共交往,人的活动反过来也体现着街道的形象与活力。街道是城市活力的集中体现,街道上人来人往,有的购物、有的闲聊、有的匆匆走过,如果没有这些活动,整个街道都将变得死气沉沉。
街道作为路径和场所的统一体,是三维的街道空间与人的心理感受所构成的统一体,是人在街道中进行感知、体验形成的场所,是一种有意义的感觉场,而审美行为的目的就在于构建客观形态的主观意象。心理学家认为,人之所以能识别和理解环境进而产生审美感受,关键能在思维世界中再现街道空间环境的形象,并对这种意象进行判断,获得审美愉悦。
4、街道意象
街道意象是观者对街道进行认知的直觉观照时,刹那间街道在心中投射的形式。因此就街道空间的创造而言,设计者能够把握的只是意象的塑造,而环境意境的构成更强调审美者的主观参与,
因而不能直接指导具体的设计工作。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街景文化。街道特色是城市内在素质的外部表象和城市个性的综合体现。不同的街景反映出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在当时特定条件下的不同社会生活场景,体现着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的物质追求和精神需求。
5、总结
寻常街道上的平凡日子里,游人在人行道上徜徉;孩子们在门前嬉戏;石凳上和台阶上有人小憩;迎面相遇的路人在打招呼;邮递员在匆匆地递送邮件;两位技师在修理汽车;三五成群的人在聊天。这种户外活动的综合景象受到许多条件的影响,物质环境就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它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影响着这些活动。而这些活动就是建筑师在规划城市的时候必须熟知的,只有了解一个城市的街道,街道中发生的事情,才能更好地了解城市,创造出符合城市形象的作品,才能让城市更长久地存在下去。建筑师只有通过建筑才能创造社会联系。也就是说,建筑师的本事就是如何像打楔子一样把建筑一个个地打入限定的环境中。
参考文献:
[1]【美】凯文•林奇著.方益萍,何晓军译.《城市意象》.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日】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街道的美学.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3](丹麦)杨•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1992
[4]左光之.对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思考.山西建筑.2002(12)
[5]葛静.浅谈城市街道空间.工程建设与设计.2006年(S1)
《街道印象》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街道印象
上一篇: 中国城乡差别状况与加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下一篇:排水管道堵塞的原因与治理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