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艺术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1-04-29浏览:243次
摘要:本论文通过介绍日常生活中最能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影响人们生活最为频繁而又常常为人们所感兴趣的几个传统文化元素,解析了传统文化要素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及促进作用,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环境设计艺术的发展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对环境设计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影响,局限
当今时代,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社会高度的现代化、快速的信息化,文化格局也发生转变,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也受到新思潮,新观念的影响,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双向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基本走向。传统的审美观念和传统文化的设计元素重新回归设计主流,在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逐渐开始发挥巨大的作用。
1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艺术中的运用
在现代环境设计艺术领域要从本民族的文化根源中寻找代表性文化形态语言元素,必须积极与现代科学技术理念相结合,才能产生精神层面的飞跃[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艺术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其运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用形
传统图形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直接应用,首先要澄清一个概念,它并不是简单的拿来和堆砌,主要是将传统文化元素重新依附在一个新的载体上,为其重新设定一种视觉语言环境,继续发挥原有的图形信息。这种直接使用应是一种重新整合的概念,是一种积极的表现和创造,它需要考虑到与环境、具体的工艺和载体相适应的材质等一系列因素的配合,采用最恰当的组合才能增大图形的价值,表现出独特的韵味。
(2)用意
在中国古代建筑和室内艺术装潢中,人们习惯使用较多含蓄的呈现手法来传情达意,从建筑的外部形态设计到室内外空间布局,选择合适的文化图案和陈设,让这些特定环境承载丰富的文化内涵。现代环境设计艺术称这些手法为隐喻。现代环境设计艺术中的隐喻,即通过一定的环境构成元素和组成方式来表到环境本体以外的精神,比如文化内涵、寓意、价值取向等较高层次的文化信息。
(3)形神并举
用全新的现代审美视点去审视传统文化,在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传其“神”并延其“意”,让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得到更新和发展。对于中国传统而言,线条不仅有长度宽度和方向,更有厚重感,表现出速度和力量,促进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比如中国古典诗词在现代环境设计艺术中的应用就是“形神并举”的最好表现。将诗词落实为具体的环境设计艺术,使环境设计艺术更富有诗情画意,这种将精神构想实现于现实的三维空间设计艺术就如同实现美梦一般极具魅力。从诗人们精辟的诗句出发,对山水的生动描绘与深刻理解,把图1桂林漓江大瀑布饭店外景
诗句的意境引用到人工的环境艺术中,创造出人们追求和梦想的美景。如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已被引用到桂林漓江大瀑布饭店的庞大瀑布群中,从形象及文化内涵上赢得了人们的赞赏与肯定,见图1。
2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优势
我国传统文化形式丰富,对于环境设计艺术,传统装饰要素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大屋顶、屋身和基座个性鲜明,斗拱、雕梁、画栋精致多彩,加强了传统建筑的个性。现代设计师们做了许多努力,使之与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为基础的新建筑相结合。在现代环境设计艺术中,对传统文化要素的运用,不仅取其形,更用其意。传统装饰要素在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孕育下,为我们现代设计的发展提升提供了源源不断地素材支持。在认识到传统装饰要素在现代设计的优势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努力将这种优势转化为设计实力,寻求更多更好的途径与方法。
(1)传统文化要素是我们取用不竭的形象资源
传统的图案、纹样、形制都可作为现代设计形态创作的原型。不管是上海金茂大楼还是北京首都博物馆的设计都是来源于传统装饰要素,然后在传统装饰要素的纹样和形式上作深层次的设计。首都博物馆建筑本身是一座融古典美和现代美于一体的建筑艺术品,既具有浓郁的传统民族特色,又呈现鲜明的现代感,如图2。
图2首都博物馆
其建筑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以文物为本,为社会服务”,强调“过去与未来、历史与现代、艺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设计源自于“博物馆是联系历史、现代和未来的场所”的理念,将传统与现代的材料合并,来表达对历史与未来的描绘[2]。倾斜的青铜体破墙而出,生出文物发掘的意象;巨大的屋盖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深远挑檐,悬挑的大屋顶无疑在影射中国传统的出檐,而悬挂式框架砖墙模糊了古代城墙与现代幕墙的界线;广场的起坡取材于皇家宫殿高台建筑的手法,烘托出宏伟的巨构,简洁的矩形平面与北京的城市格局相互协调,非对称的形体呼应街道转角空间。在大厅北门外地面上镶嵌清代丹陛,大厅内有明代牌楼,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平面中心轴线特点。青铜、木材、砖石等传统的材料代表北京悠久的历史。不锈钢顶棚、玻璃幕墙和先进的建造技术表现出北京有力的时代步伐,高大空间和通透的视觉效果顺应了当代建筑的国际流行趋势。
在环境设计艺术中,植物的使用布置同样有一定的讲究.如传统园林中多用“梅、兰、竹、菊”“等植物,这就是一种隐喻,用植物的某些生理特征,寄托人们的思想,赞美崇高的精神品德。梅花,毛泽东有一阕著名的咏梅词,《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它在深冬初春里悄然绽放,她那不畏严寒、凌寒留香的独特个性,被誉为民族精神的精髓。兰花又称花中君子,古人常用“兰心蕙性”来比喻人的贤良高雅性情,《易经》亦有云“同心之言,其臭(嗅)如兰[3,4]。”在朋友中,结拜交谊被称为“义结金兰”。因此兰花成了人间美好事物的象征。竹因为有“节”,寓意“节气”,千百年来,竹高风亮节的形象为人称道。菊花在百花纷纷枯萎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它不畏寒霜欺凌的气节,也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体现。在首都博物馆里,有这样一道景观,阳光大厅,四季竹院,见图3,将自然景观引入了博物馆空间,室外下沉竹园延伸至室内,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空间的封闭、沉闷的感觉,营造了开放型的、温馨的、明亮的文化休闲环境。园林与文物展厅之间的时空交错,表现出特有的东方艺术魅力。
图3四季竹院
(2)传统文化要素也为环境艺术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论据
对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的研究,可以通过传统文化要素的大量视觉、文献材料得到验证。各种形态复杂、造型多样的传统文化要素不仅会带给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更能帮助我们了解形态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同时根据不同时期传统文化要素的显著特征,也可以研究社会历史,为环境设计艺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5]。
借助诗歌的流传来宣扬景色的秀美,例如有眼光和想象力的人们对于特定景观所提出各种观点和评论,后来的游人到那里游览时,都会按照那些观点去观赏,这是一种集体的暗示。诗歌短小精辟,琅琅上口,广为流传。在这种暗示中具有巨大的作用,能够启发游人的思路,也能使景观千古留名。
怀着对名人的崇敬,知名人士尤其是著名的诗人,看待事物是“有眼光和想象力的”,他们关于景观的诗,就是一种“集体的暗示”。西湖美景,有无诗词为它广而告之,是千差万别的。正是有了艺术享受的千古名篇,西湖才会如此声名远扬,世代传颂。
(3)传统文化要素中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也被现代设计广泛借鉴
如中国传统园林中的设计手法和理念,在现代环境设计艺术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城市景观设计,现代房地产业发展迅速,竞争也很激烈,颇具文化内涵的楼盘更为消费者所喜欢,因此很多小区的规划和景观设计都将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融入其中。
2传统文化元素面对现代环境艺术时的局限
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是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也许面对现代社会的要求,中国现代文化之前的部分传统文化元素,如果不进行调整就直接搬进现代社会,必然会产生不合时宜的感觉而不被人们接受。因此,单就相对于现代文明的传统文化而言,在面对现代社会时,还是会有一些局限性,其表现在:
(1)传统装饰要素在材质上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传统装饰要素多为木材、天然石材、陶瓦、土砖等,由于性能的缺陷,不能适应于现代化都市的密集环境。在现代环境设计艺术中,特别是建筑环境中,就出现了运用现代的建筑材料进行装饰造型,但形式还是保持与传统装饰要素相一致的现象,即“仿古”。传统装饰要素的材质和形式相辅相成,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意境和品质,因此,将材质简单的现代化,而不针对材质的特性对形式进行调整是不可取的。
(2)传统文化要素在体量上与现代环境不协调
传统建筑由于技术和结构的限制,其体量一般都不大,依靠开阔的建筑环境来烘托主体,相比之下现代建筑鳞次栉比,很多传统元素不能与之协调。
(3)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不能迎合现代审美的要求
现代人们生活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文化快餐”,人们没有时间和耐心去欣赏传统戏曲,取而代之的是电影大片,人们更喜爱的是高科技带来的情感体验。因此,传统文化的旧思想、旧风尚在一定程度上不能迎合现代审美的要求。我们通过对局限性的探索可以得知,如果在现代社会文化环境中,死板的将代表农耕文化的传统文化元素移植到现代社会,必然会不合时宜。
结束语
传统文化中的装饰图案,文字,花草树木,光色与我们现代的环境设计艺术息息相关。我们了解、尊重我们的古代文化和设计元素,同样有一颗热诚的心把这些民族奇葩传承下去,并不断的创新,让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设计元素和中国的现代环境设计。
参考文献
[1]于蕾.谈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
[2]吴焕加.中国建筑•传统与新统[J].东南人学出版社,2003.
[3]张蓉,韩鹏杰.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4]王之敏.传统吉祥图案的意向研究[M].台湾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1998.
[5]邓庆尧.环境艺术设计[M].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
《浅谈传统文化对现代环境艺术的影响》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浅谈传统文化对现代环境艺术的影响
上一篇:论数字艺术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下一篇:谈阅读、写作、说话教学的创造性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