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环境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1-07-18浏览:67次
摘要:本文笔者以曾为业主的管理经验及对监理业务的涉列观察,对当前各地内涝严重的现实,提出规划建设管理等建议措施。笔者面对现实,不回避矛盾与问题,有针对性地分析当下城市排涝问题成因及解决对策,期望管理部门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城市内涝,形成原因,问题分析,解决对策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推行的住房商品化及相关制度,带动了城镇规模飞速扩张和社会经济发展,发展解决诸多难题,但随之也伴生出现了各类新问题。笔者曾身处苏北小县城的基层市政排水部门,有幸亲历波澜壮阔的造城运动,感慨之余,针对城市内涝问题日益突出,或已列入各地历年例行工作的严重现实,对城市内涝问题及治理经验做有针对性的分析与探讨,以期更好发挥我们体制的优越性,更快发展。
一、内涝问题成因分析
根据笔者多年从业经验总结,以下归纳由交流、调查所得,绝非一事一地的个别问题,已成为较为普遍的共性现象。
1.城市规划问题
此类问题已有很多论述,而在地方一把手的理念、规划单位、贯彻落实效果等方面却少有提及,笔者认为这也是实质或要害的一面。“一把手”就要有主见、想干事,这些领导特质有时就是打破规划框框的重要因素,因而规划年年修编也就不足为怪;有能力且负责任的规划编写单位,即使目前来看也不多,何况在委托规划任务和签订合同时,还涉及领导理念、规划修编费用等问题;任何管理措施的贯彻落实,现实地讲都不可能完美如初衷,尤其是在当前大发展、大建设时期的文山会海中,在人才、机构尚不完备且数量颇多的县、乡、镇,或边穷落后地区,真正能满足实施效果的措施保证少之又少。
规划问题由两方面可以反映出本质,即一方面是规划落实难,一面报怨规划审批难。面对现实客观地讲,规划报批原本就包裹着利益的核心问题,某些规划报批难是本该如此。但在招商与造城这两大主流运动中,在简化手续、服务大局的要求下,即使人的业务胜任,原则性与灵活性又如何把握。说到底也就是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平衡。
有句总结说得好,“经常性工作落实难,突击性工作落实易”,何况“利”又掺杂其中。2006年全国推行规划全覆盖以来,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抓规划“落实”问题。
2.城市建设重点工作与防洪要求的矛盾问题
当前对政绩的考核是出实招、看实效,观摩评比的激励机制让为官者之间的比拼白热化,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很多,年年有重点,件件非常急,各项都有完成时限卡在那,以前是雷打不动领导高度关注的重点工作、工程现在未必是,与当前重点有冲突时,就要服从当前重点事务。防洪治涝是必须点滴做起、常抓不懈的工作,有重点工作要协调时,没有一点灵活性也不太现实。
3.城郊“拾边地”问题。
在房地产商和一些村官等人看来,无拆迁烦扰且易协调的“拾边地”就是块宝地,先开发“拾边地”成了自然而然的路子。在平原地区,这类“拾边地”往往就是天然沟渠、洼地,是大自然赐于的风险回避路径,但聪明的地产企业利益最大化与保守的管理单位、吃饭财政的现实要求,最终导致排涝不畅、蓄洪不足。
4.排涝通道建设问题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鼓足干劲大建设,人多车多要求建大路、扩小路,遍地开花的在建工程,如不能按管理要求预留汛期排涝通道,在热岛城区发生强降水时,内涝排不出则成必然。
新建与已建排水管网的衔接是另一更为严重的问题。老管网规格小,老管网高程普遍较为紊乱,而供电、网络等管线的架空改地埋要求,造成管网衔接难上加难,或怕担责任,动不得。
5.排涝设施的淤堵及源头管理问题
根据实际观察,绿化、环卫导致排涝不畅亦应引起高度重视。绿化带区域的土壤是雨水井、雨水口淤堵的主要来源,而很多即是环卫工人日集月累,故意扫入,某些地段因设计选型不当,导致雨水蓖缺失时,则更为严重。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节问题,未必引以重视,何谈针对性的必须不懈抓好的措施保证。
二、城市排涝对策措施
1.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以上海青岛等地的实际管理效果来看,引入市场机制、加强考核管理是必然趋势,是当前政府积极推行的措施。但笔者认为,处于造城起步阶段的城、镇及落后地区应暂缓推行实施。要客观地承认这些地方以前不象城,现在在造城,以前没机构、没有因地制宜具可操作性的制度,没人才、没熟手才是最要命的问题,所以首要任务是抓好技术人员培训和交流学习。
专事理论的学校要开展专项课题研究,教材编定务必与时俱进,不能一贯以千篇一律。
2.加强城市防洪法规建设
在城市防内涝立法方面,要借鉴国外防城市内涝立法经验。日本的《下水道法》对下水道的排水能力和各项技术指标都有严格规定,对日本城市的防洪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法国巴黎城市的排水法律体系相当完善,专门制定《城市防洪法》,围绕城市内涝预防、规划以及政府责任,进行全方位的立法。
我们应对这些国家的法律,结合国情,加以借鉴,制定出适合中国的法律。另一方面政府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的同时,需要将规划公诸社会,同时必须将风险告诉民众,以争取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3.增强城市蓄水能力,城区高程控制应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
上海世博园城市最佳实践区展出的荷兰鹿特丹案例,拓宽了我们对城市水循环系统的建设思路。荷兰鹿特丹市位于海平面以下,经常面临海水倒灌的威胁,同时城区洼地众多,排涝压力很大。鹿特丹开创了“水广场”防涝及雨水利用系统。水广场顺地势而建,由形状、大小和高度各不相同的水池组成,水池间有渠相连。在平时是市民娱乐休闲的广场;暴雨来临,就变成一个防涝系统。由于雨水流向地势更低洼的水广场,街道上就不会有积水。所有水池布成一张循环网络,雨量大时,从大水池中分流到沟渠,雨量小时,水又回流入大水池。雨水不仅可在水池间循环流动,还能被抽取储存为淡水资源。
4.抓住城市雨污分流改造契机,拿出一揽子方案[!--empirenews.page--]
按照规划,排雨水管和排污管应分开工作,互不干扰。但是一些路段的居民区却存在雨污水混排现象,往往是雨水进了污水管。经常造成雨水管“吃不饱”,污水管超负荷工作,如此一来便易形成内涝。建议管理部门要珍惜城区改造的作何机会,有大改造则集中精力,不惜投入,平时则发扬蚂蚁啃骨头精神,一段路一段路决,不怕担责任,定下治理计划,逐步实施。
5.加强验收交接管理
一些施工单位在建设时,经常堵塞或损坏排水管道,整个工程完工之后又未来得及修补,导致排水管失去其作用。为此,应重视在建过程的跟踪管理监督,更要加强工程完工时的验收交接管理,并落实责任追究。
6.强化技术措施
(1)规划设计方面:①排涝雨水井、检查井深度加深,不能机械地照搬标准设计,以图集简化设计任务;②对于城效、城区的不同路段,有针对性的做好井盖、井蓖等雨水入口设计;③由主管部门对详规或设计单位的资质能力,重点是对当地水系和已建地下管网的熟悉程度进行考核;④排涝工程在建时,主管部门、设计、监理、接收单位做好交底工作,统一认识;⑤慎重做好排涝泵站的规划设计;⑥规划应列明某些地方不能建什么、必须预留建什么、建设进度的轻重缓急,而非目前的一率化的通用模式;⑦整合地下管网资源,强力推行综合管沟系统;⑧让规划发力,出社会效益,县级规划部门要能独立生存,自主决策。
(2)建设管理方面:加大奖罚力度。工程领域,一度有人认为市政工程项目利润丰厚,招投标时恶意竟争压价,从法规角度也不便取证处罚,这类企业或承包商就是预谋钻后期建设管理的空子,如投资市政项目后,以工程款竟买地块,再开发,已成为暴富之路,据说这个路子有人一再复制成功。
城市公益类设施事关重大,影响深远,出了问题后整改难、投入巨大。建议执法部门,在专注热点领域的同时,加大对市政建管方面的治理力度,不打和牌。
以往经验讲“工作重在协调”,是典型的法制不健全的产物,技术的有时就是刻板的,容不得协调。
【参考文献】
【1】 王分华《城市抗旱排涝问题研究》【J】《企业管理》2008.07
【2】 刘丽岩《对我国当前城市水循环的再思考》时代科技2007.11
《当前环境下的城市排涝问题与对策》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当前环境下的城市排涝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浅论城市污水处理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