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旅游论文 发布时间:2014-04-29浏览:22次
论文摘要:管理模式的滞后也是社区参与无法落到实处的一大制约环节,国际上通行的后发展地区资源管理模式——社区共管。一方面能按照预期的目标对旅游社区的规划、执行与后期管理进行全面的监控;另一方面又能以“亲民”的共管形式获得社区群众的广泛支持,有利于后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实现旅游社区的自我发展。
1.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1国外研究现状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旅游发展的社会和环境问题渐渐为国外学界所重视。(申葆嘉,1996)。[1]Afthllr C.Lehmann(1980)认为旅游所带来的利益分配因居民的社会经济状况而异,越低阶层的居民得到的利益绝对数量越少,但是相对重要性却越大。[2]Edward Inskeep (1991)
认为旅游地若能充分考虑居民要求并使其收益,那么居民便会以积极的态度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反之则会以消极的态度抵制旅游业的发展。[3]KathleenL.Andereck等(2005)运用社会交换理论研究了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指出居民可以识别旅游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旅游可以带来更多的正面效益,同时认为广泛的教育是使人们深刻认识旅游业的有效措施。
1.2国内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开发和反贫困的研究现状
1.2.1国内关于社区参与的研究现状
相对国外而言,国内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国内研究才近十年,但从一开始就呈现出多角化研究特点。[4]宋章海、马顺卫(2004)从乡村社区全面参与旅游业的角度,探讨了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思路。[5]马凌、保继刚(2004)从旅游人类学的视角,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实例分析了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问题。[6]孙九霞(2005)从传统文化保护的角度,分析了社区参与旅游开发对民族发展的积极影响,认为旅游的适度开发与有效控制,可以增强旅游的积极影响,有助于保护传统文化。
1.2.2国内关于民族地区反贫困的研究现状
我国八个民族地区(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云南、贵州、青海),除了宁夏和青海的产业结构演进系数高于全国的产业结构演进系数外,其余民族地区产业结构演进系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我国大多数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演进状态普遍较差,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民族地区反贫困问题的思考与对策探究》侯钰,李慧媛)李周、孙若梅(1996)总结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的概况,认为通过监控资源利用强度、借助于经济诱导以及宣传、教育等制度安捧,可以有效地发挥社区居民在自然保护方面的作用。
综合对比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可以发现国内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多数研究在理论上只是将“社区参与旅游”作为社区发展的一种手段,基本围绕着社区参与的内容、特征、方式和对策进行探讨;而社区参与旅游的实践研究工作还比较少。
2.社区参与研究
2.1 旅游发展的基本格局
2.1.1武陵源区基本概况
武陵源区1988年5月成立,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距省会长沙约400公里。辖索溪峪、天子山、张家界、杨家界四大风景区,是世界着名风景区之一。武陵源主要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和索溪峪、天子山两个自然风景区组成,面积390.8平方千米武陵源地区石英砂岩比较多,而且裸露在地表,经过流水的长期,形成了这一地区最奇特的景观--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区内千米以上的峰林有243座,最高峰是兔儿望月峰,海拔1264.5米。这里沟谷纵横,长度超过2000米的沟谷有32条,总长度达84.6千米。
2.1.2武陵源区的旅游资源及旅游发展
武陵源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由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三部分组成的国家级着名旅游风景区,总面积369平方公里,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区面积53.5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面积55.5平方公里,三级保护区面积203平方公里。现辟有游路14条70公里,观景点560多个。1991 年,武陵源荣登“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金榜。 199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武陵源作为中国首家“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97 中国旅游年,武陵源被国家旅游局列为 35 个王牌精品旅游景点之一。 2000 年,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 AAAA 级风景旅游区。同年,武陵源被建设部授予“文明风景区”称号。 2004 年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2007年5月8日被评为中国首批5A级旅游名胜区。
武陵源风景优美,民族风情也十分浓郁。居住在这里的土家族、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习惯。这种独特的风土人情也为张家界的旅游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到武陵源区旅游的游客可以观赏到土家族古老的祭祀舞蹈八宝铜铃舞,独特的民间乐器打镏子,硬气功夫表演“鬼谷神功”,敬神祭祀活动中的梯玛神歌,原始的古典舞蹈毛古斯舞,以及张家界民间歌谣,土家族摆手舞,仗鼓舞,傩愿戏,三棒鼓等,这些都是传统民间文化的代表。到土家苗寨作客,与他们一起过“社巴节、四月八、赶秋节或参加跳摆手舞、茅古斯舞等文娱体育活动,另有一番情趣。 武陵源区是典型的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地区,旅游发展势头迅猛,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几年来,武陵源区年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12.22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3.50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8.5%,人均GDP从
2005年的2.77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4.46万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2.2%。旅游总收入从2005年的292865.4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562073.7万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8.4%
2.2社区参与扶贫概况
2.2.1社区参与旅游扶贫历程
根据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对张家界社区旅游发展的期间划分,张家界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经历了以下几个历程 ①自然参与期(1982—1996)
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普遍性、积极性较高,景区外的居民也逐渐介入到当地的旅游业之中。
②利益转折期(1997—2000)
外来资本的介入改变了游客在景区内的空间分布规律,使社区利益重新调整。
③矛盾激发期(2001—2003)
核心景区全面拆迁工程,造成团队路线的转移,被迁出的社区居民的旅游业收入大幅度减少,有团队经过的社区的居民旅游收入直线上升。不同社区之间因为经济收益的分配不均而产生广泛的矛盾。
④收益失衡期(2004—2007)
核心景区内安置区位较好的部分居民通过旅馆或餐馆等经营能获得较好的收入,而安置区位较差的大部分居民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导致社区利益分配不均,贫富差距严重。
⑤逐步调整期(2008至今)
武陵源区政府在编制《武陵源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到社区这一利益主体的存在及其诉求,将改善社区居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使社区和谐发展逐步调整。
2.2.2武陵源区社区居民基本情况
武陵源区辖一个街道、一个管理处、以及两镇两乡,分别为军地坪街道、张家界管理处、天子山镇、索溪峪镇、中湖乡、协合乡。截至2010年末,全区家庭总户数18385户,总人口数53085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数占49319人。
从张家界武陵源区旅游从业人员年龄构成比例图(表2.1)来看,张家界武陵源区旅游从业人员以年轻人为主。20—30岁所占比例最多,达到43.6%。而30岁以下年轻人占整个旅游从业人员的59.6%,构成了张家界武陵源区旅游从业人员的主要组成部分。
从文化水平的构成比例来分析,表2.2显示:现有从业人员初中文化水平所占的比例最多,达到39.6%。高中及大专所占比例也达到19.8%和23.8%。大专以上为7.4%。其中初、高中从业者大多作为酒店,宾馆等的服务人员,饭店业的从业人员约一半为初中文化水平,文化素质水平相对较低。大专或大专以上大多数为有旅游背景的从业人员。
2.2.3武陵源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形式
如表2.3所示,将张家界武陵源区居民的收入来源分为:种植业或养殖业、经营店铺、导游、客运货运、在社区内打工、外出打工、其他。
经营店铺是张家界武陵源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主要形式。
在调查中发现,武陵源区居民收入来源中经营店铺占居民收入来源的45.0%,成为拉动旅游就业的主要形式。张家界经营店铺主要包括家庭旅馆,农家餐馆、旅游纪念品及张家界特色产品店铺。经过我们对当地居民的采访,得知他们偏向于选择经营店铺是因为他们觉得经营店铺的开发成本与运营费用相对较低、经营简单方便、经济效益较好、不用背井离乡,并且女性在就业的同时又可以照顾家庭,所以广大居民纷纷加入。
在社区内打工居民较多
在社区内打工也是社区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其中主要包括导游、司机,景区员工。导游与司机也是武陵源区旅游收入最丰厚的职业之一,武陵源区的导游与司机通过带领团队游客,从中收取回扣获取旅游收益。但由于这两个职业对素质和技能的要求相对较高,所以进入门槛也相对较高。而景区员工,由于自身的文化素质水平有限,管理素质匮乏,当地居民很难真正参与到管理决策层,实行真正的本土化管理。
外出打工所占比例较少,反映当地居民更愿意选择留在家乡就业。种植业或养殖业占11.3%,在张家界的旅游形式上主要表现为为张家界特色食品提供原料来源。其他收入来源包括房屋租赁,观光农业等,也能为居民带来较高的收入。
处于社区参与的积极参与层次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一般都会经历一个从低级参与层次向高级参与层次过渡和转化的过程。[7]按照参与人数、参与意识、参与范围等可将社区参与分为初级参与层次,积极参与层次,成熟参与层次。武陵源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正处于积极参与层次,居民对旅游业的认识已从最初的朦胧状态转为较为清晰的认识。居民对旅游业观点由原来的无所谓转为积极接纳,甚至有些人会主动投入到旅游业中,参与人数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由于居民自身的素质以及管理部门的宣传指导有待加强,当地政策法规等制度问题,导致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还不够宽广,民主参与意识较弱。
3武陵源区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存在的问题
3.1政府机制的问题及限制因素
3.1.1政府与居民间收入分配不均等
根据我们实地调查显示,40% 以上的居民认为自己根本没有得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所给他们的好处和利益,能从旅游中获取收益的人收益也很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存在收入严重不均等状况,收入分配不均导致部分社区居民出现不满和愤怒的情绪,破坏了旅游目的地的形象,难以使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3.1.2社区参与的保障机制不健全
根据我们实地调查以及问卷回收反馈,我们发现在旅游企业、政府和社区居民三个旅游利益主体中,武陵源区社区居民处于弱势地位,他们在旅游资本、技术和市场方面缺乏竞争力。当地政府对社区参与方面的保障机制近乎空白,当地居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另外,政府缺乏应有的资金吸引居民积极主动参与旅游发展,致使外来投资商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占有了有利地位,而政府在保护当地原住居民发展旅游的政策方面并不完善,限制了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能力和机会。
3.1.3 政府与社区居民的沟通障碍
居民方面:我们较多地采用了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发放问卷的方式,同时也与社区居民就当地的旅游发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通过问卷反馈的有效信息显示,只有17%左右的居民表示了解政府的政策,近半的居民表示毫不知情。只有不到一成的居民参与过相关政策的制定。而认为政府政策下生活有改善的也少之又少。在与当地居民的交流过程中,反映出他们心中普遍的不满就是“政府不关心我们”。
政府方面:而在对政府的访谈中,我们发现政府其实也并非不重民生,与社区关系的失衡更多归结于沟通的不当和信任的缺乏。既是意识问题,又是制度问题。 根据我们的访谈与调查,政府与居民的沟通主要存在三点问题:
1沟通时效性差。
2政府沟通缺乏主动性。。
3政策体制不畅通,居民的诉求意识淡化。
3.2 居民自身的问题及限制因素
3.2.1居民社区参与程度
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当地社区居民11.3%从事种植业或养殖业,45%从事经营店铺,其中包括开设家庭旅馆或商铺以及从事特产纪念品行业。26.3%在社区内为他人打工,其中包括导游、司机及从事景区内部服务。5.5%外出打工。另外的从事其他,如自发的做导游,抬轿上山等等方面。总体分析可以看出,当地社区参与旅游的面不广,参与层次低,参与途径较为单一,大多数参与属于非技术型、低报酬的工作,极少介入管理和决策层面。目前大多数参与旅游发展的社区居民都从事导游、家庭旅馆、民族表演、或为游客提供各种交通工具等,真正参与旅游规划、旅游决策、旅游管理的社区居民屈指可数。
3.2.2 居民的文化素质和受教育程度
对当地居民的受教育程度调查可见,参与居民小学、中初中与高中为主,约占从业人员的60%,由此低学历为整个从业人员的主要现象,这决定社区居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由于文化程度较低,知识水平有限,尤其是旅游知识及旅游技能的匮乏,因而社区居民参与能力比较弱。在参与旅游景区发展中,他们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体力工作,如清洁工、服务员等,这些工作不仅劳动强度大、工资低,而且也不稳定,严重削弱了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的动力。对于知识水平要求较高、报酬比较丰厚、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社区居民受文化程度的制约参与的人数较少。
3.2.3 居民在现有机制下的盲目性
我们在对武陵源核心景区中社区饭店的调查和访谈中,经营饭店的社区居民普遍反映,近年来由于周围社会饭店盲目的追求个体效益,市场秩序愈发混乱,追客赶客、欺客宰客、索要高额回扣等等问题极大影响了游客对张家界旅游的印象,尤其是对社会饭店的总体印象,以至于“生意越来越难做”。就如家庭旅馆村的村干部所言,当地虽有较高的知名度,但美誉度却不高。
4.突破思路及政策建议
4.1因地制宜的制定产业发展战略
1、不要过渡依赖旅游业,结合当地特色发展辅助
旅游业的的工业、农业。 应因地制宜的发展俱全相应的产业体系,结合武陵源区民族地区的特色,充分发展能辅助旅游业的的工业、农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
2、合理搭建产业间的联动纽带,发展旅游型农业,旅游型工业。 在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的中心旅游区,可以将农业和工业同旅游业紧密结合,
构建新型旅游农业及旅游工业。使旅游娱乐业向旅游文化产业转型,旅游交通运输向旅游物流转型。
4.2优化分配结构,健全社区居民权益保障机制
1保证竞争公平性,完善收入分配机制。
规范竞争制度,使每位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都有公平竞争、公平参与的机会,让每个居民都能参与到旅游发展活动中,切实从中得到经济利益的公平分享。
2增加政府与居民的沟通,征求社区居民的意见。
社区参与旅游规划的制定和旅游管理活动,一方面使居民意志得到体现,并利于培养居民的东道主意识,使之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旅游经济发展活动中;另一方面可使旅游规划与社区因素更加紧密结合,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4.3建立淡季活动品牌,增加淡季居民收入。
1扩展客源,建立淡季品牌活动。
针对淡季,专门建立一系列品牌活动,包括淡季优惠政策,退休老人的旅游休闲,国外游客的旅游观光等。针对目标群体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其知名度、品牌度及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人,扩展淡季客源,实现淡季居民增收。
2从观光策略转向度假休闲策略。
丰富当地旅游内容,设计规划更合理的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及其它特色产品的旅游线路,如出租山中小屋。力求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独特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的新型度假模式。
4.4加强居民能力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
1提高居民的旅游服务意识与专业技能水平。
邀请旅游院校的专家走进社区讲学,组织对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文化素质及旅游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例如提高导游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旅游服务行业的普通话水平等,提高从事旅****业人员的服务素质等。
2要健全组织网络,建立考核验收机制。
由当地政府和旅游业负责人建立必要的部门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以此来推动社区居民培训工作的深人开展,通过考核机制的建立,形成了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局面,可以有效解决居民的利益纠纷。
4.5完善社区参与制度,提高居民参与深度
1参与旅游产品的开发。
“社区参与型旅游产品”能提供给游客一个体验的平台,从社区参与到旅游产品的开发,与游客以一种互动的形式进行旅游产品的交易,能在不断的反馈信息中实现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2参与旅游社区的管理。
管理模式的滞后也是社区参与无法落到实处的一大制约环节,国际上通行的后发展地区资源管理模式——社区共管。一方面能按照预期的目标对旅游社区的规划、执行与后期管理进行全面的监控;另一方面又能以“亲民”的共管形式获得社区群众的广泛支持,有利于后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实现旅游社区的自我发展。
本文系基金项目: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302—GCX12054)
参考文献:
[1] John Fletcher.The Economic Impact of Tourism in the Seychelles,1996 Brian Archer,1996.
[2] Edward nInskeep.Tourism planning : an integr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pproach New York : Van Nostrand Reinhold, 1991.
[3] Kathleen L.Andereck .Destination Perceptions Across a Vacation .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Vol.41.no.4
[4]宋章海、马顺卫.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理论思考[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4. (10).
[5]马凌、保继刚.感知价值视角下的传统节庆旅游体验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为例[J],地理研究,2004.
[6]孙九霞.社区参与旅游对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正效应[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8).
[7]郑向敏、刘静.论旅游业发展中社区参与的三个层次[J],华侨大学学报,2002.(4)
《论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现状及改革旅游管理类论文范文参考》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上一篇:武当山养生旅游优化路径研究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