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时间:2014-10-08浏览:49次
摘要:翻浆的发生不仅会破坏路面,影响行车,严重的会中断交通。本文重点论述了公路产生翻浆的发生过程及影响因素,并提出防止翻浆的方法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公路;翻浆;路基;处治;措施
翻浆现象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各省及南方的季节性冰冻地区。潮湿地段的路基在冰冻过程中,土中的水分不断向上移动,使路基上部的水分含量大大增加,春融期间,由于土基含水量过多,其强度急剧下降,再加上行车的作用,路面就会发生弹簧、裂缝、鼓包、冒泥等现象,这种想象我们称之为翻浆。
翻浆的发生不仅会破坏路面,影响行车,严重的会中断交通。因此,在翻浆地区修建公路,对水文地质不良地段,要注意详细调查沿线的地表水、地下水、路基土和筑路材料的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进行路基路面综合设计,防止翻浆的发生。
一、 翻浆的发生过程及影响因素
1、 发生过程:每年秋季是路基水的积聚期。由于秋雨或灌溉的影响,地下水下渗,地面水位升高。使路基水分增多。到了冬季气温下降,路基上层的土开始冻结,但路基下部的土温度较高。水分在土体内,会由温度较高处向温度较低处移动,这样使得路基上层土水分逐渐增多,并结冰,会使路基冻裂或冻胀隆起。到了来年春季,气温逐渐回升,路基上层土首先融化,土基强度很快降低,以致失去承载力,在行车作用下形成翻浆。随着气温的升高,气候渐暖,蒸发量增大,冰冻层花透,路基上层水分下渗,土变干,土基强度、逐渐恢复,这就是翻浆发展的全过程。
2、 负温时土中水分的移动规律
当路基表面的土开始冻结时,土孔隙内的自由水0°C时开始结冰,形成冰晶体。当温度继续下降时,冰晶体附近的土基外围吸附薄膜水受冰的结晶力的作用,移动到冰晶体上面冻结。因此,土颗粒上的水膜变薄,破坏了原来的吸附平衡状态,土的分子引力有剩余,就产生了渗透压力差。在土粒引力及渗透压力差的共同作用下,薄膜水会从水薄膜较厚处向水薄膜较薄处移动,并逐层向下传递。在温度0°—5°C的条件下,当未冻区有充分的水源供给时,水分发生连续移动,就使路基上部大量聚冰。
3、 影响翻浆的因素
实践证明,影响翻浆的因素主要有是土质、温度、水、路面与行车荷载等,其中前三项是形成翻浆的自然因素,当这三者共同作用时,才能形成翻浆。
(1) 土质:粉性土是最容易形成翻浆的土,这种土的毛细上升较高而且也快,在负温度的作用下水分聚流严重,且当土中水分增多时其强度降低很快,容易丧生稳定。粘性土毛细水上升虽高,但上升速度慢,因此,只有水源供给充足,并且在土基冻结速度缓慢的情况下,才能形成严重的翻浆。粉性土和粘性土含有大量腐殖质和易溶盐时,则更容易翻浆。砂土在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发生翻浆,由于这种土毛细上升高度小,在冻结过程中水分聚流现象很轻,这种土即使含有大量水分也能保持一定的强度。
(2) 温度:一定的冻结深度和一定的冷量是形成翻浆的重要条件,在同样的冻结深度和冷量的条件下,冬季负气温作用的特点和冻结速度的大小对形成翻浆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例如当初冻结时气温较高或冷暖交替出现,冻结线停留在路面下较浅处时间较长,会使大量水分聚流在距路面很近的地方,产生严重的翻浆。反之,如冬季开始较冷,冻结线很快下降到距离路面较深的地方,则土基上部聚冰少,就不易出现翻浆。此外,春天气温的特点和化冰速度对翻浆也是有影响的,如春季化冻时,天气聚暖,土基急剧融化,则会加重翻浆的程度。
(3) 水:翻浆的过程就是水在路基中转移的过程。路基附近的地表积水及浅的地下水,能提供充足的水源,是形成翻浆的主要条件。秋雨和灌溉会使路基含水量增加,地下水位升高,所以也会影响翻浆的发生。
二、 防治翻浆的方法
1、 设计防止原则
在翻浆地区路基设计要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路线尽可能设置在干燥地段,当路线必须通过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地段时,要采取措施,及早预防翻浆。对高级路面除按强度进行设计结构层外,还需按冻胀要求进行复核。对翻浆地区的路基设计,应注意对地下水的处理,并注意满足路基最小填土高度的要求。防止地面水、地下水或其他水分在冻结前进入路基上部,例如,在路基中设置隔离层,做好路基排水,提高路基等方法。
2、 防止翻浆的途径
加强路面,改善土基。如采用石灰土、矿渣石灰土结构或路基换土等措施,在冻结前,可将聚冰层中的水分及时排除或暂时蓄积在透水性好的路面结构层中。防止水分在冻结前或冻结过程进入路基,例如在路基中设置隔离层,做好路基排水,提高路基等。有些情况下用一种处理措施效果不理想,也不太经济合理,也可以采用两种以上的综合措施。
三、 防治翻浆的工程措施
1、 做好路基排水、提高路基
良好的路基排水可防止地面水或地下水侵入路基,使路基土体保持干燥,这时预防和处理地下水和地表水翻浆首要措施。提高路基是一种效果显著,简便易行而且经济的常用措施,增大路基边缘至地下水或地面水位间的距离,使路基上部土层保持干燥,在冻结过程中不至于因过分聚冰而失稳。但在重冰冻地区或粉性土地段,不能单靠提高路基保证道路的稳定性,要与其它措施,如采用砂砾垫层、石灰土等配合应用。
2、 设隔离层
隔离层设在路基中的一定深度处,其目的在于防止水分进入上部路基,从而保持上部土基干燥,防止翻浆发生。其使用的材料分为两类,一类是用透水性材料,如碎石、砂砾或粗砂等做成,其厚度一般为10—20厘米;一种是不透水隔离层,所用材料为8—10%的沥青土或6—8%的沥青砂,厚度为2、5—3、1厘米;也可以用沥青直接喷洒2—3厘米厚度。也可用油毡或塑料薄膜等不透水材料。
3、 设置路基盲沟
道路纵坡大于3%的破腰翻浆路段,其中级路面基层采用透水性材料时,为了及时排出透水层内的纵向水流和春融期解冻时的多余水分,可在路槽下设置横向盲沟,纵向间距10米左右,深度20—40厘米,宽约40厘米或排水渗沟。
4、 换土
采用透水性好、冰冻稳定性好、强度高的粗颗粒土换填在路基上部,可以提高土基强度和稳定性。换土的厚度一般可根据地区情况、道路等级、行车要求、换填材料等因素来确定,经验认为在路基上换填40—60厘米厚的砂砾土,路基可以基本稳定。换土厚度也可以根据强度要求,按路基结构层的厚度计算方法来确定。
5、 改善路基结构层
常用的结构层:(1)铺设砂砾垫层;(2)石灰土结构层;(3)煤渣石灰土结构层;(4)防冻层
四、 结束语
道路翻浆也是公路养护中病害的主要问题之一,如果在建设期不解决好这一问题,将给运营期带来许多麻烦。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公路设计和施工阶段解决好这个问题。实践证明采用以上办法是经济合理的。特别提到的是在养护中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做好排水工作,每年秋季应对公路的排水进行疏通检查,春季应经常巡查,一旦发现有翻浆处应及时处理,确保公路的畅通。
《浅谈翻浆路基的处治措施》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浅谈翻浆路基的处治措施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