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临床医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4-10-21浏览:49次
儿科疾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而复杂、致死率高,并且医院的护理安全管理存在缺陷[1]。这些问题都可能对患儿产生危害,严重时会导致患儿死亡。因此,良好的儿科护理是患儿疾病改善和生命安全的保障。
摘要:目的 本文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0年5月~2013年2月的357例不超过14岁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其余357例不超过14岁的患儿为实验组,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最后对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估比较。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患儿出现的并发症3例明显低于对照组11例(P<0.05);实验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95.26±1.00)大于对照组(57.97±1.51)(P<0.05);实验组3个护理质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风险防范式护理能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了护理质量,有效地提高了护理管理水平。
关键词:中医学报杂志,风险防范式护理,儿科,护理管理
风险防范式护理是通过改善护理质量,来防范护理风险的一种护理方法。将其应用于儿科护理中,可降低患儿治疗期间的死亡率。常见的护理儿科风险有很多类,可以从人员、仪器两大方面分类。从人员上来说,有人力资源不足、缺乏护理安全知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专业知识和技术不足、护患沟通不畅、书写不规范、感染预防意识不强、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和风险识别能力不足;从仪器设备方面来说,有仪器数量不足、仪器老化和仪器故障[2]。因为儿科护理风险众多,因而选择好的护理管理方法在患儿的治疗期间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在儿科护理中,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有效减少了护理风险、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效率,现将护理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4年2月收治的71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男性362例,女性352例,年龄(7.9±2.1)在2~14岁。随机选择357 例不超过14岁的患儿作为对照组,男性179例,女性178例,年龄(7.8±1.9)在2~14岁;357例不超过14岁的患儿作为实验组,男性182 例,女性175例,年龄(8.0±1.8)在3~14岁。患儿所患疾病类型主要是消化系统方面、呼吸系统方面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随机选定年龄相似的23例护士进行风险防范式护理培训,培训合格后,分配到实验组,为实验组患儿进行护理。余下护士不经培训,直接为对照组患儿进行护理。记录护理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并在患儿治愈后对每位患儿的家属做问卷调查,进行满意度评价。最后对记录的护理情况和家长的问卷评分进行统计分析。具体措施如下:
1.2.1培训内容方面 首先,儿科护士的工作量大及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而一般护士无法做到耐心细致地回答家属所提出的问题,从而很难满足患儿家属的要求。因此,医院需要加强对护士基本技能操作的培训。其次,儿科护理时静脉输液,穿刺一次成功的可减少小儿痛苦、降低家属焦虑心理。因而,我们对护士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使用家兔做细小静脉穿刺训练,让护士熟练掌握血管的穿刺技术,培训完成后对护士做考核。在每日训练后,由护士长组织对当日的训练做总结,并对护士所提问题进行解答。再者,患儿在陌生的环境中会产生不良情绪。护士在护理中应当耐心主动地与患儿沟通,必要时可对其进行安抚,使其平静地接受治疗。最后,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及时与家属沟通,可以缩短护士与患儿的心理距离,增加患儿对护士的依顺性。在护理中,如果出现患儿不配合治疗、血管小、扎针难、血管通透力强和连续输液,都会引起家1.2.2属焦虑情绪 护士应及时安抚家属,减少家属不良情绪。
合理安排工作方面。在工作上合理安排人员分配,减少技术力量分配不合理现象,缓解人员不足的问题。实行弹性排班,调节护士心理状态,让其控制情绪、保持良好工作状态。护士在护理中镇静果断地完成每项护理工作。由护士对患儿进行护理并记录护理情况,详细记录护理风险较高护理内容。患儿方面由于儿科疾病发病急、变化快,可能导致家属对后期评价偏差较大,对实验结果产生不良影响。若医院的治疗未能达到家长预想效果,可引起家长不满情绪,对患儿治疗产生负面影响。
1.2.3风险意识方面 对照组护士未经风险防范式护理培训,且临床经验有限,容易发生对患儿病情观察判断不准确的现象。有些护士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另外,患儿用药的剂量低,一般按照其体重估计。护士在配制药物过程中需复查次数多,也容易出现差错。护士在日常护理中严格落实三查七对,保证患儿安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风险要进行比较,对所有家属满意度做问卷调查、观察家属情绪变化。护士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评分采用数字评分法评定,并对其进行比较。仪器设备方面。补充缺少的仪器设备,更换老旧仪器,修理故障仪器,提高操作人员水平。
1.3 判定标准 每月由相应责任护理人员与护士长进行护理质量的评定,评定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1];并发症发生率是患儿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患儿例数与总患者数比值;患儿家长情绪评分采用SAD量表评定(0~100分):情绪越差者得分越高,低于50分的则视为情绪稳定状态;患儿出院时,对家长采用数字评分法对就诊环境、住院管理、护士业务能力和护士亲和力等4各方面进行护理满意度判定[3]。
1.4统计分析 将收集的数据用SPSS 20.0软件做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设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患儿风险情况比较 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情况,结果显示,实验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生活护理三个方面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见表 1。
2.2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实验组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家属情绪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3讨论
欧美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将风险管理加入到日常护理中,足见他们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然而儿童患者的治疗护理都十分困难,在其护理过程中许多潜在因素使风险事故发生率很高,例如患儿情绪不稳定,血管细小,无法有效沟通表达等[4]。另外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由于护理人员的原因,造成多种护理风险,危及患儿生命并影响其治疗和恢复。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法,帮助患儿解决生活和心理问题。这对患儿及其家属和医院都有重要意义[5]。
本文实施的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研究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实验组护理质量三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家属满意度方面,实验组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和家属情绪方面,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风险防范式护理人员对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识别、分析和处理,大大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减少医院损失。
综上所述,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家属满意度、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了患儿家属的不良情绪,不仅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降低护理风险,还能减少医院的损失,在临床护理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曾月嫦,麦海娟,马梦玲,等.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6):38-39.
[2]高秀珍,尹维宁,闫春明.儿科护理风险管理现状及防范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3,35(11):2660-2662.
[3]刘变巧.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童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3,15(1):48-19.
[4]郭志芬.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卫生管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7(10):1131-1133.
[5]周燕,郭学励,王家勤.儿科护理风险管理与防范对策[Z].河南省儿科优质护理服务规范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郑州,2012,07,12
《中医学报杂志投稿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