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历史论文 发布时间:2017-10-25浏览:37次
历史问题发展与地域、环境、生活行为等等相关。这篇历史论文着重反应了中国历史研究的地域文化上的一些介绍。文章选自:《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在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和中国古都学研究等方面均做出过开创性贡献。现任主编朱士光教授曾师从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教授,在历史自然地理、城市历史地理与古都学研究、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等方面均有精深的造诣。
摘要:地域差异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即为语言的变化。作为一种沟通的工具,它随着人口的迁移而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从语言发展变化来看,几次的南北大融合是语言变化的重要阶段,也是语言丰富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关键词:中国历史,历史研究,历史文化,历史论文
1.地域差异形成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差异
近现代以来,许多历史学者越来越关注历史与地理的相融合,以地域的视野纵观中国历史变革与文化进步。由此形成了一门学科为历史地理学,其主要研究的方向有四点:一为复原,即各别时期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的近似复原;二是变迁,即不同时期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的变化;三是分布,即特定时期的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的主要分布点研究;四是差异,即特定历史时期中地理面貌与人文地理面貌间的不同地域间的差异。而对于中国历史学者所关注的地域视野主要是第四点,即针对特定时期不同地域所产生的不同文化差展与风土人情。地域差别包括自然地理景观的差异与人文地理景观的差异。《史记》中“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讲的就是这种由于地域的差异而导致的人文地理景观的差异。而在中国人文地理的研究层面上,以汉族聚集地为例。秦岭淮河为界,形成南北风土人情的差异。如在使用交通工具上形成南船北车的差异,在饮食上形成南米北面的差异,更在风土人情上形成南方人细腻温柔如水,北方人粗犷、豪放如风等等。这些都是由于历史的发展,地域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文化差异,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历史文化特点。而地域差别产生的渊源也是跟历史的不断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2.不同时期的中国历史文化差异
秦汉时期,我国以北方的关中与山东作为两大农业中心,也是政治经济的中心。而南方由于地广人稀,几乎属于空白阶段,因此炎黄文化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主要文化,汉中地区为代表的中原地区是当时全国的文化中心。汉武帝独尊儒术,到百年后的成帝,刘向将全国境内划分为若干区域,时任丞相的张禹使僚属朱赣按区叙其风俗,后被班固编于《汉书地理志》当中,根据此项资料可发现,当时全国齐地“士多好经术”,鲁地“其好学犹愈于他俗”,三辅世家好礼文,但各地还没有提到儒家文化的影响,相反不同地区还出现不符合儒家礼教的习俗。如三辅“富人则商贾为利,豪杰则游侠通奸”。河内“俗刚强,多豪杰侵夺,薄恩礼,好生分。”楚之江南“信巫鬼,重淫祀”。吴人以文辞显,“其失巧而少信”等等。表现出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特点。随着魏晋南北朝社会大变迁,北方移民纷纷南迁,使南方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到了隋唐时期,南北经济发展已呈均衡态势。但这个时期,仍以北方为中心,盛唐可以说是南北共荣的文化发展阶段。《隋书?志?地理志》将隋炀帝时期全国一百九十个郡按《禹贡》九州编次,各于州末略叙其风俗。《地理志》表示,九州之中,兖徐青三州十五郡为教化最好的地区。其次为豫、冀两州,这五州指的便是黄河下游两岸即所谓的关东地区。而关西地区基本为儒家声教所不及,长安附近关中平原三郡,风气极坏,“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去农从商,争朝夕之利……”三辅以北以西的古“六郡”之地,则比较淳朴,自此以北缘边九郡及河西清群“多尚武节”。秦岭以南长江上游地区,唯蜀地“颇慕文学,时有斐然,”汉中与巴地则“质朴无文,不甚趋利……”汉中以西蜀郡以北诸郡则因“连杂氐羌,人尤劲悍”……即使处于盛唐时期,其表现出的文化差异也是略有不同的。天宝年间的《通典?州郡典》中记载了其间三百多府郡的风俗。举例来说,塞上文化主要是指以驻守边疆的士兵为中心的文化特点,表现为唐代北方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及自然地理景观。以儒家文化为例,兴盛地区在北方“山东”,兖州,南方“吴中”,略如隋时旧样;惟以蜀土比齐鲁,与隋代相比略有发展。由于安史之乱,北方居民再次大南移,使南方经济发展速度再次加大,南方人才迅速增加,五代末的时候,长江流域的经济力量已远超北方,成为重要的经济重心。北宋时期,北方再次成为政治中心,经济发展有见长之处。但靖康之难以后,文化重心再次南移,甚至远至福建及岭南地区。北方由于长年战乱,已无力扭转其经济中心南移之势。《宋史?地理志》中将崇宁时二十四路合并为十二区,略述为中原地区“多专经术”,南方地区则“好为文辞,登科弟者尤多”,在此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两宋是理学最昌盛的时代,但徐福建一路讲诵竟概未涉及,由此可见即使在宋代,理学也未必已被读书人所普遍接受;二是文化最为发达的两浙、江南、福建地区,又普遍信鬼、尚祀、重浮屠之处。宋代民间佛道权威显然比周孔之教要高得多。元明清时期虽然政治重心在北方,但经济重心已固守南方,同时南方人才济济,明制内阁大学士皆翰林出身,其中南直、浙江、江西三省共得75人,占全国总数的45%,从人才分布总形势来看,东南最盛,中原次之,西北与西南最为落后,西北陕西,现代的陕甘青宁四省区只出二人,西南的广西和云南也只出二人。清代江苏状元几乎占全国一半,重要学者皆来自于南方。时至今日,我们仍可从南北方经济发展特点一窥当年的历史文化变迁的脚步。
3.地域差异的语言表现形式
首先表现在词汇的,新词的加入,旧词的灭亡,在每一次民族大融合的阶段里,词汇变化是首当其冲的,它是语言系统中变化最快的一种,几乎每时都会产生新的词汇,又伴随着旧有词汇的消失;二是表现在语音上,目前我国语音系统已形成八大方言系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地语音也在慢慢变化。三则表现在语法上,这是语言系统中最为固定的一种。一般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但参考我国文言文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仍可以发现语法的变化。总而言之,从先秦两汉历代中原王朝来看,几千年来没有一种文化可以贯穿所有时期,各时代不同的风土人情差异,使我国历史文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中华文化的地域差异并不是在否定中华文化的共同性。这二者是辩证在存在着。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有着共同意识的文化大国,文化在相通之处,更因地域的不同而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可以看出我国文化求同存异,兼容并进的特点。在外来文化相冲击的今天,以地域视野考察中国历史发展,与文化差异更多的便是通过对差异性的辩证讨论,而找出共同性的发展路径,真正做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的地域文化对中国历史研究有何影响》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的地域文化对中国历史研究有何影响
下一篇:全球化历史发展建设新策略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