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历史论文 发布时间:2018-10-27浏览:86次
毛泽东是辛亥革命的亲历者, 也是老一辈革命家中对这场革命最早作出具有开创性精辟评价的领导人。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思想解放和民主意识的觉醒。毛泽东还对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给予崇高评价。他也深刻总结了辛亥革命由于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等重要原因, 最终导致失败的历史教训。毛泽东对辛亥革命的高度评价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 至今仍在启迪和激励中华儿女, 学习、弘扬孙中山等先驱们的革命精神, 为振兴中华,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86年创刊,自创刊以来,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严格遵守国家出版规定和相关法规,在侨史学界享有一定声誉,主要研究华侨、华人的历史和现状,及时反映侨史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毛泽东是辛亥革命的亲历者, 也是老一辈革命家中对这场革命最早作出具有开创性精辟评价的领导人。在长达半个世纪中, 毛泽东十分重视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和总结, 高度评价孙中山先生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意义, 深刻总结了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并把它视为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孙先生革命事业最忠实继承者的共产党人, 经过几十年不懈的英勇奋斗, 使孙先生的未竟事业正在变为现实。毛泽东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 对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 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辛亥革命, 毛泽东投身民族民主革命的起点
毛泽东是辛亥革命的直接参加者, 当时他还是个未满18岁的爱国青年。他曾在家乡湖南湘潭接受了“六年孔夫子”私塾教育, 打下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同时, 他爱读《水浒传》等古典小说, 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爱读《盛世危言》等书籍, 深感“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1](P112)为了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 他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 第一次系统地接触到西方自然科学和其他新学, 接受了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启蒙, 确立了救国救民改造社会的远大志向。
1911年, 对于毛泽东来说是人生中一次重大转变的年份。年初, 经老师帮助, 他赴长沙考入湘乡县立驻省中学, 从偏僻的农村第一次来到新旧思想斗争激烈的长沙读书, 经历了辛亥革命高潮的全过程。他后来在自述中回忆说:“长沙是一个大城市……那时我非常想到那里去, 进一所专为湘乡人办的中学。”“我步行到长沙, 极其兴奋”。在长沙, 毛泽东感受到一种与家乡完全不同的社会气氛, 遇到了不少撞击心灵、使自己心情难以平静的事情。他在短短数百字的回忆中, 有好几处用了“极其兴奋”、“感动”、“激动人心”、“跃跃欲试”等词汇以及多次使用“我第一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他说:“在长沙, 我第一次看到报纸——《民立报》, 那是一份民族革命的报纸……发现《民立报》阐明了激动人心的材料”。这时, 他“听说了孙中山这个人和同盟会的纲领”, 并被孙先生的革命民主主义深深吸引。黄花岗起义使他思想受到巨大冲击。他说:“黄兴在广州起事, 全国震动。消息到湘, 学生界中之抱革命主义者, 已跃跃欲试”。[2](P8)他心急如焚, “激动异常, 就写了一篇文章, 贴在学校的墙壁上”。他回忆说:当时“我还没有放弃我对于康有为、梁启超的钦佩。我并不很清楚他们之间的区别。所以在我的文章里提出, 把孙中山从日本请回来当新政府的总统, 康有为当国务总理, 梁启超当外交部长!”“这是我第一次发表政见”。[1](P115)尽管毛泽东尚未搞清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区别, 但对推翻清王朝、建立新政府的强烈要求, 已跃然纸上, 使他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关注这场社会大变革。
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毛泽东说:“我本人也曾参加了这次革命”。他聆听了湖北军政府代表介绍武昌起义“激动人心的讲演”, “当场有七八个学生站起来, 支持他的主张, 强烈抨击清廷, 号召大家行动起来, 建立民国。”[1](P116)兴奋异常的毛泽东, 决定以实际行动支持革命。长沙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后, 他立即到湖南新军25混成协第50标第1营左队当一名列兵, 很快成了军中勤学苦练的优秀士兵。他把每月7元的军饷大多用来订阅报刊和购书:“我养成了读报的习惯 (当时现代报纸在中国仍是个新鲜事物……) ”, “从1911到1927年, 当我和中国最初的红军爬上井冈山时, 我从未停止阅读北京、上海和湖南的日报。”[3](P31)他还从《湘汉新闻》读到一篇谈论社会主义的文章, 使他第一次知道“社会主义”这个名词, 其实这只是江亢虎的中国社会党鼓吹的社会改良主义。毛泽东经常帮助士兵们写家信和讲解报纸上的时事新闻, 大家都很尊重这位列兵。清帝退位后, 当过半年兵的毛泽东决定退出新军继续读书。不久, 他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 在那里度过了五年半苦学砺志、“修学储能”岁月。
辛亥革命前尚未成年的毛泽东, 虽然对革命派与立宪派两种不同主张采取兼收并蓄态度, 但是, 他并未停住脚步, 而是开始了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变——走向革命民主主义;辛亥革命成了毛泽东投身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起点。
辛亥革命虽然给人们带来一丝希望, 但是, 其成果被袁世凯窃夺后建立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专制代替了共和, 中国变得更加黑暗。1915年当毛泽东看到本校编印的反对袁世凯为复辟帝制, 接受日本灭亡中国“二十一条”的《明耻篇》后, 义愤填膺地在封面写下:“五月七日, 民国奇耻;何以报国, 在我学子!”的誓言。[4](P11)辛亥革命的失败给这位青年爱国者带来的强烈愤懑终于爆发了。1918年4月, 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 毛泽东等发起成立“新民学会”, 开始对救国道路的新探索。8月, 他为筹备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勤工俭学, 第一次来到北京;在李大钊任主任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 虽然生活清苦, 但吸收了许多新鲜有益的知识, 参加了进步社团活动, 特别是读到李大钊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文章, 大开了眼界, 思想发生深刻变化。五四期间, 毛泽东是湖南学生运动的实际领导者, 在他领导下, 湖南地区的革命运动搞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他作为《湘江评论》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 在“创刊宣言”中热情欢呼十月革命, 称之为“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顺他的生。逆他的死。”[4](P294)毛泽东站在“宣传最新思潮”的前沿阵地, 成为一名不懈奋斗的实干家。
二、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重大意义
毛泽东最初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是在这场革命结束不到8年的1919年7、8月间。26岁的毛泽东通过大量社会实践的历练和对新思潮如饥似渴的汲取, 经受了辛亥革命和五四大潮两次革命运动的洗礼, 已转变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加上其本身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使他有条件对辛亥革命作出开创性评价。他发表的《民众的大联合》一文, 其中第三部分用了很多篇幅论述辛亥革命, 对其历史功绩和失败教训, 作出了客观评价, 受到各界有识之士的广泛关注。
其一, 第一次肯定了辛亥革命打倒皇帝、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的历史功绩。指出:辛亥革命使人们有了“一层觉悟, 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 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 也是可以建设的。我们有话要说, 有事要做, 是无论何时可以说可以做的。辛亥而后, 到了丙辰, 我们又打倒了一次洪宪皇帝。”[4](P389)而被人们视为“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通过斗争去实现、去建设的。其二, 肯定了辛亥革命给中国带来思想解放。辛亥革命后, “思想的解放, 政治的解放, 经济的解放, 男女的解放, 教育的解放, 都要从九重冤狱, 求见青天。我们中华民族原有伟大的能力!”他以犀利的笔锋指出:“中华长城渤海之间, 发生了‘五四’运动。旌旗南向, 过黄河而到长江, 黄浦汉皋, 屡演活剧, 洞庭闽水, 更起高潮。天地为之昭苏, 好邪为之辟易。咳!我们知道了!我们醒觉了!”辛亥革命打开思想进步闸门, 已成为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最后, 他认为辛亥革命成功的主要原因, “乃革命党和咨议局合演的一出‘痛饮黄龙’”。[4](P390)他对于清末咨议局历史作用的肯定和客观评价, 是十分可贵的。同时, 他指出革命失败的原因是没有建立起“民众的大联合”, 也缺乏一支高素质的、战斗力很强的军队。毛泽东早年对辛亥革命评价的基本思想观点, 同他以后的大量论述是相一致的。著名学者胡适在1919年8月出版的《每周评论》上发表《介绍新出版物》一文, 热情洋溢地写道:“北自北京, 南至广州, 东从上海苏州, 西至四川, 几乎没有一个城市没有这类新派的报纸。现在, 我们特别介绍我们新添的两个小兄弟, 一个是长沙的《湘江评论》, 一个是成都的《星期日》”;充分肯定和赞扬《民众的大联合》一文, 指出:“《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 眼光很远大, 议论也很痛快, 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5]
毛泽东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之后, 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一文中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 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6](P404)他就是站在20世纪中国社会嬗变的宏大背景下, 抓住了事物本质, 把握了历史发展规律, 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作出大量的精辟评述, 充分体现了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特有的理论修养、战略眼光和博大胸怀。
第一, 毛泽东指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他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正规的说起来, 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灭亡中国的《马关条约》和丧权辱国《辛丑条约》的签订, 使中华民族濒临亡国灭种的边缘。而腐败无能的清王朝已成为“洋人的朝廷”;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是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但中国人民的无数次斗争和仁人志士的探索, 都以失败告终。时代把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上历史舞台。他们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组建中国同盟会, 制定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实行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 这些都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
正如毛泽东所说:“一百年来, 中国的斗争, 从鸦片战争反对英国侵略起, 后来有太平天国的战争, 有甲午战争, 有戊戌维新, 有义和团运动, 有辛亥革命, 有五四运动, 有北伐战争, 有红军战争……而辛亥革命, 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7] (P564) 毛泽东的评述表明, 辛亥革命开创了更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 是不可磨灭的。
第二, 毛泽东充分肯定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 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伟大历史意义。他指出:“孙中山比改良派又更进一大步, 他公开号召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建立了中华民国和临时革命政府, 并制定了一个《临时约法》。辛亥革命以后, 谁要再想做皇帝, 就做不成了。所以我们说它有伟大的历史意义。”[8](P345-346)
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统治了两千多年。此时的中国已与西方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辛亥革命不仅是历史的必然, 而且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基础的, 是经过充分的酝酿和准备的。1961年1月, 毛泽东曾说:辛亥革命为什么成了一个革命呢?把皇帝推翻了呢?在辛亥革命以前, 有上十年的舆论准备, 包括康有为的戊戌变法运动, 包括孙中山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 然后就是1905到1911那几年两个党的辩论, 一个是梁启超, 一个是孙中山, 究竟是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经过那么长期的舆论准备, 然后才有辛亥革命。[9]辛亥革命为20世纪中华民族走向振兴开辟了广阔道路。
第三, 毛泽东进一步肯定辛亥革命带来的思想解放和民主意识觉醒, 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他指出:“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使人们公认, 任何违反这个观念的言论和行动都是非法的”。[10](P546)皇帝历来在人们心目中是绝对权威, 如今皇帝都可以被打倒, 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呢?他认为:“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8](P325)使民众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如果没有辛亥革命后的社会氛围和民众心理的改变, 中国共产党不可能仅隔十年就诞生。思想解放和民主意识觉醒所焕发的能量, 已经把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推向了最高峰, 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四, 毛泽东对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作出崇高评价。他称孙先生为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等等。他指出:孙中山的伟大, “在于他的三民主义的纲领, 统一战线的政策, 艰苦奋斗的精神”;还在于“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 合乎人群之需要’, 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 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7](P700)“全心全意地为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进而指出:这一切都是孙先生“留给我们的最中心最本质最伟大的遗产”。[6](P112)他把中国共产党人视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 我们应当给以总结, 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 是有重要的帮助的。”[7](P534)他强调指出:“一百多年以来, 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 从来没有停止过, 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 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11] (P344)
1956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90周年。毛泽东发表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 再次强调孙中山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 要纪念他同改良派进行尖锐的斗争, 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 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丰功伟绩;重申“现代中国人, 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 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 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12](P156)短短700来字的文章, 高屋建瓴, 振聋发聩, 集中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孙中山一生作出的全面的、科学的和全新的评价。
同时, 毛泽东也深刻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指出:“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 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7](P564)其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13](P1470)揭示了在帝国主义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是根本行不通的, 辛亥革命的失败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对于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 毛泽东认为革命党人“自己的力量太弱”, “领导集团犯了错误、有缺点”;[8] (P346) 他们“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纲领, 没有广泛地发动和组织可以依靠的人民大众的力量, 因此他们不能取得对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彻底胜利。”[10](P546)还有一点就是没有建立一个集中统一、有共同理想和严格纪律的资产阶级政党, 导致辛亥革命功亏一篑。当然, 毛泽东对于辛亥革命及其领导人的错误、缺点的论及, 也确如他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所说:是“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 而不“苛求于前人”。
三、毛泽东评价辛亥革命的当代意义
毛泽东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评述, 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已经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直在启迪和激励中华儿女学习、弘扬孙先生和辛亥革命的精神,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第一, 毛泽东鉴于辛亥革命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导致失败的教训, 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共产党和军队的根本宗旨, 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提出“人民群众是什么力量都打不破的铜墙铁壁”;“人民, 只有人民, 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等著名论断。教育全党:“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 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14](P1094)他多次指出应给人民带来更多、更大的实际利益, 得到人民真正的信任, 才能得到人民真心实意的支持和拥护, 进而领导人民去实现党的纲领和目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中国共产党继往开来, 把毛泽东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思想作为执政党的宗旨, 号召全党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 把群众路线贯彻到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胡锦涛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15]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 保证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
第二, 毛泽东鉴于辛亥革命没有建立一个集中统一、有共同理想和严格纪律的政党导致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 在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 创建了一套完整的建党学说。毛泽东早在党成立前就提出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大家共同信守的‘主义’”;“主义譬如一面旗子, 旗子立起了, 大家才有所指望, 才知所趋赴。”[16](P97)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通过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 掌握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形成了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提出了: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7](P602)宏伟目标, 开创了党的建设的“伟大的工程”。正如邓小平所说:中国共产党根据毛泽东建党学说来建设党, 才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建党思想, 强调要提高执政党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把制度建设贯穿到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5]只要建设好我们的党, 就一定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大势, 勇立时代潮头, 引领社会进步。
第三, 毛泽东以极大的热情高度赞扬孙中山先生为追求真理、振兴中华不懈奋斗的精神, 百折不挠、愈挫愈奋顽强拼搏的精神, “适乎世界之潮流”与时俱进的精神, 为国为民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公仆精神。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就是继承发扬这种精神取得的伟大成果。毛泽东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学习和发扬这种革命精神, 并把它作为永远激励我们奋发前进的动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中国共产党人遵照毛泽东指示:“有清醒的头脑来举起孙中山的这面旗帜”。在首都北京, 每逢五一节和国庆节等重大节日, 都要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竖立起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 以表达中华民族永远缅怀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在党的十五大上, 江泽民在报告中指出:一个世纪以来, 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而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事业和精神, 是与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第四, 关于祖国统一问题, 孙中山先生曾将国家的统一作为革命胜利后的立国方针, 但没有成功。仅隔30多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 即建立起统一的崭新国家, 并将继续“消灭残余敌军, 解放全国领土, 完成统一中国的伟大事业。”[0]但当时由于朝鲜战争爆发和美国的干涉, 解放台湾的进程被迫中断。此后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的同时, 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 严正指出:台、澎、金、马整个地收回来, 完成祖国统一, 这是中国人民的神圣使命, 这是中国的内政。
20世纪50年代中期, 主张缓和台海紧张局势的呼声甚高, 毛泽东、周恩来为适应变化了的形势, 提出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政治方针。毛泽东还提出与国民党进行第三次合作, 以“和为贵”等政治主张, 表示台湾如果回归祖国, 可照他们 (指蒋介石等) 自己的方式生活。为挫败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 还于1958年8月23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打响炮击金门的战斗, 为未来两岸的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毛泽东、周恩来关于解放台湾方针的转变, 既是对实现孙中山先生关于统一祖国遗愿作出的最大努力, 也为用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打开了新的通道, 在国内外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以后中国领导人一直坚持这一既定方针。正如胡锦涛所说:“我们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 增强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 促进两岸同胞密切交流合作, 共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 提升两岸经济竞争力, 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 增强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 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18]
毛泽东曾语重心长地指出:“1911年的革命, 即辛亥革命, 到今不过45年, 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45年, 就是2001年, 也就是进到21世纪的时候, 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这样。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和6万万人口的国家, 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12](P156)辛亥革命一百年就像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然而,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任重道远。胡锦涛指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更加奋发有为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 要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5]到那时, 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们“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夙愿, 就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M].董乐山, 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 1979.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 (1893-1949) :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6.
[3]埃德加.斯诺.毛泽东自传[M].董乐山, 译.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1.
[4]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 1990.
[5]胡适.介绍新出版物[J].每周评论, 1919, (36) .
[6]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7]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8]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
[9]鲁振祥.孙中山.辛亥革命.三民主义[J].党的文献, 2002, (1) .
[10]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0.
[11]毛泽东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
[12]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
[13]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1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15]胡锦涛.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1-07-02.
[16]中国革命博物馆, 湖南省博物馆.新民学会资料[Z].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0.
[17]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7.
《毛泽东对辛亥革命的高度评价及意义探讨》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毛泽东对辛亥革命的高度评价及意义探讨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