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高等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9-08-24浏览:29次
摘 要:优秀儒家文化对于高校学术文化而言,存在着彼需我有、彼取我予的关系。如何运用优秀儒家文化来涵养高校学术文化,应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题中之义。高校学术文化建设向优秀儒家文化借鉴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有理论的依據。一方面,优秀儒家文化能够为高校学术文化提供思想资源,如家国情怀、勤学刻苦、开拓创新、求真笃信等。另一方面,高校学术文化通过凝练、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赋予其时代精神,能够有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型转化,进而实现高校学术文化建设与优秀儒家文化建设的双赢。
关键词:儒家文化;高校学术文化;有益借鉴;涵养
DOI:10.15938/j.cnki.iper.2019.03.009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9)03-0045-04
《河北教育·综合版》杂志是河北省教育厅主管的、唯一面向全省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管理杂志。权威解读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厅最新教育政策法规,全息报道全省基础教育工作动态,全面指导全省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工作实践。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高校学术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中心资源。当今中国,传统文化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的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优秀儒家文化的丰富内涵,一直是高校学术文化建设的精神来源。如何以优秀儒家文化涵养高校学术文化,是新时代高校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学术文化借鉴优秀儒家文化的必然要求
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高校学术文化是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为培育师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增强师生科研能力、促使师生养成良好学术道德规范而产生的一种校园文化。高校学术文化不仅反映一所学校的特色,也能促进高校文化发展、提升高校综合竞争能力。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儒家文化更是与高校文化建设之间存在着彼需我有、彼取我予的关系。
1.现实需要:时代需求与高校文化的内在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文化建设的质量越来越成为高校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2]发挥好高校学术文化的作用,既是新时代对高校学术文化建设的新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在落实好立德树人上应探索的重点。另外,时代的变迁使我国高校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全方位改变,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对高校学术文化产生了负面影响,使部分大学的文化环境不尽人意,如功利主义盛行,官僚化、商业化、娱乐化泛滥成灾。[3]因此,高校学术文化建设,必须要抵御外部的歪风邪气,在内部正本清源。
高校学术文化建设的探索尚处于发展阶段,没有成熟经验和成形理论借鉴;且高校对学术文化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有限,不能构建起指导现实工作的理论体系。文化建设本身是一个包含着多种因素的系统工程,而很多高校由于受办学实力所限,很难对文化建设做长期、系统的规划。“一个社会的知识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系统的各种态度倾向和价值观。”[4]因此高校学术文化建设时,要借鉴优秀儒家文化。儒家以“仁”为中心,强调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倡导孝悌忠信、礼仪廉耻,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其文化内容对高校学术文化建设有全方位指导意义,在理论系统构建方面尤其值得借鉴。
2.理论依据:优秀儒家文化能涵养高校学术文化建设
从我国传统文化自身的演变逻辑来看,两千多年来,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具有塑造作用,其文化精华至今依然对国人的价值取向、思想行为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我国高校学术文化的建设必然要汲取优秀儒家文化的营养。
儒家学派起源于古圣孔子。孔门学生众多,“三千弟子、七十门人,钻仰不及,请益无倦”[5],孔子授徒讲学的目的是培养践行礼乐的士人君子,实现社会的德政礼治,因此,孔门之学聚焦于修身立德、仁政教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6]这与两千年前孔子的教育理念有所契合;对于高校而言,建设学术文化包括理论联系实际、统一教育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思想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等一系列原则,[7]这在儒家思想中也有对应。高校学术文化建设的路径是广大师生在学习科研实践中,在学校育人工作实践创新中产生、发展、丰富起来的。因此,高校传承、运用和发扬优秀儒家文化,学习优秀儒家思想,吸收优秀传统文化营养,有利于建构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
二、优秀儒家文化与高校学术文化的契合之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8]高校学术文化所面临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其培养人才所着重强调的学术品格,在优秀儒家文化中都能得到体现。
1.优秀儒家文化蕴含学术之基——家国情怀
教育首要解决的是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9]优秀儒家文化蕴含为国为民的精神,契合了高校学术文化的育人目的。
(1)儒家的“民胞物与”思想 儒家认为治学目的不仅在于明德求知,更重要的是“谨而信,泛爱众”,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世济民之志。儒家的“民胞物与”思想与高校学术文化所需的家国情怀有所契合。宋代大儒张载一生以天下为己任。《正蒙》篇载:“民吾同胞,物吾与也。”[10]所表达的“大心”、“博爱”,本质是家国情怀;《张子语录》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其中也蕴含了厚重的家国情怀。
(2)高校学术文化更需爱国主义 党的十九大指出,必须“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11]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 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考虑,必须不断培养具有强烈家国情怀,保持学术报国“红心”的可靠接班人。优秀儒家文化始终蕴含着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力量的家国精神。因此,以儒家思想为切入点,丰富内容,有利于促进理想信念教育成为引领高校学术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
2.优秀儒家文化蕴含学术之径——勤学刻苦
马克思曾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12]科研之路从无坦途,点滴结晶都建立在勤奋的基础上,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1)儒家的“勤立惰废”思想 从孔子开始,一直强调治学要勤奋,反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懒惰,推崇“发愤忘食”的学习态度。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学习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王允坚持学习如“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勤加努力,循序渐进。《论语集注》中,朱熹强调学习要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盖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其止其往,皆在我而不在人也。”[13]儒家的“勤立惰废”思想与高校学术文化建设所需的勤学刻苦有所契合,正所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14]
(2)高校学术文化更需发奋勤勉 高校师生想要在学术科研上有所进步,只能通过认真踏实地钻研积累。夯实基础,勤奋刻苦,埋头钻研,是新时代对高校师生的要求,也是高校始终不变的任务。
有调查显示,研究生用于学习和科研的时间每天在8小时以上的仅占13.5%,有38.7%的研究生每天用于学习、科研的时间不足4小时。[15]这种学习状况不容乐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研究,就要甘于寂寞,或是皓首穷经,或是扎根实验室。”[16]儒家思想传承至今,历代大儒无不是勤奋刻苦的典范。高校学术文化的建设需要这种优秀品质,创造以勤学刻苦为荣的良好环境,提升学术质量,正确引导广大师生向发奋勤勉的道路迈进。
3.优秀儒家文化蕴含学术之法——开拓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17]对于高校而言,做好国家重大科研攻关,不仅是重要责任,更是使命担当。
(1)儒家的“与时俱进”思想 儒家的“与时俱进”思想契合了高校学术文化建设所需的创新内涵。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18],倡导人开拓创新的精神。儒学的发展史本身也是一部创新史。从孔子创儒学开始,到以孟子、荀子等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學,再到以董仲舒为代表的两汉政治制度化的儒学,再到以程、朱、陆、王等为代表的宋、明、清时期的性理之学,从康有为开始,发展与西方近代民主、科学思想交流融通的近代儒学。两千年的儒学变迁史蕴含着因时而动、锐意创新的精神。
(2)高校学术文化更需开拓求索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中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从教育大国转向教育强国的关键期,其动力正来自创新。和世界顶尖大学相比,我国高校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仍有差距,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现实所需,也是未来之期。这就要求高校运用儒家文化中的创新精神,建设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高校学术文化,提升学术的创新性和前沿性,激发师生的学术创新潜力。
“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19]新时代的高校师生应该汲取儒家的创新精神,担当学术报国、创新济民的使命,把传承和创新相结合,勇做新时代的探索者和创新者。
4.优秀儒家文化蕴含学术之规——求真笃信
诚信求真是学术的生命,遏制学术不端,打击学术腐败是维护学术尊严和学者尊严的必由之路。《人民日报》刊文称“我国科研诚信问题严重程度史无前例”[20],净化学术环境刻不容缓。
(1)儒家中的“求真求实”思想 儒学强调治学要学思结合,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惟是以求,知错即纠”。儒家的“求真求实”思想契合高校学术文化所需要的求真精神。欧阳修曾经写过《易童子问》,他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易》“其中纵有孔子之言,但非孔子之文章”的看法。《易》是儒家经典,其内容在儒学中具有权威性,但欧阳修作为一名儒家学者敢于直面问题,求真求实,正体现了儒家诚实笃信的思想。
(2)高校学术文化更需闳放诚笃 高校作为学风建设的主战场,必须坚持学术诚信基本要求,切实做到严谨治学、求真笃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21]培养具有求真务实科研精神的学生,是当代高校的应负之责。
《人民日报》曾刊文指出“学术诚信建设要有‘牙齿’”[22],意为要制定有威慑力的惩戒措施,但学术诚信文化建设同样需要有“春雨”,能够“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将学术不端现象扼杀在摇篮里,而儒家思想中务实求真的精神正可以化作这种“春风”。儒家求真笃信的精神为现代高校学术文化建设所需要的学术诚信、学术规范提供沃土。
三、高校学术文化建设对优秀儒家文化的创新型转化
高校学术文化与优秀儒家文化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的辩证关系。一方面,高校学术文化建设需要优秀儒家文化丰富的文化资源;另一方面,优秀儒家文化在为高校学术文化建设提供资源的过程中,自身创新型转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1.新时代赋予高校弘扬优秀儒家文化的新使命
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繁荣兴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夯实文化自信的根基。文化的繁荣兴盛要传承优秀儒家文化。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23]我们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4]在新时代,优秀儒家文化更应该植根于我们的文化血脉里。充分发掘其精华,并使其在新时代里绽放光芒,是高校师生的历史使命。“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 [25]指明了当代青年肩负的历史责任。 “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长。”[26]高校建设有益于师生发展的学术文化,需要在时代的高起点上继承、弘扬、创新优秀儒家文化。
2.学术文化建设是高校弘扬优秀儒家文化的主路径
高校作为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的高等教育机构,具有重要社会地位,高校培养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势必对整个社会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必须将高校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通过学术文化建设,高校能以点带面、环环相扣,有效推动这一任务的落实。
青年学生在优秀儒家文化的熏陶下,能更好地弘扬优秀儒家文化。很多高校学生毕业后走上了教育岗位。在未来,他们会将自己在高校里受到的优秀儒家文化的熏陶传达给他们的学生,为优秀儒家文化在新时代的发扬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因此,高校作为文化继承、弘扬的主阵地,应该把优秀儒家文化精髓与高校教育有机融合,对其阐释研究,对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而实现创新、创造发展。
3.以优秀儒家文化涵养高校学术文化可以实现双赢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文化自信基础上的。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在中华民族的伟大飞跃,“新”在中国未来的光明前景,“新”在更加强大的生机活力。优秀儒家文化若是能以高校学术文化为载体,使自身新鲜和平易,则能在新时代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优秀儒家文化若想在新时代中继续发挥文以教化、沉淀底蕴的积极作用,就必须借助高校这个主阵地;而新时代的高校学术文化建设也仍需汲取其营养,建设一个蓬勃进取、努力奋进的学术环境。
总之,高校学术文化建设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优秀儒家文化的创新发展也不能没有具体途径,二者之间存在着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从长远来看二者的结合能够实现双赢。这需要我们既在理论层面探讨,也要在实践中摸索。随着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稳步推进,对这一重要的理论实践问题的研究会得到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11][2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國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40-41,42-43,23.
[2]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3] 顾明远.重塑大学文化[J].中国大学教育,2015(2):5.
[4] 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2版)[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86.
[5] 刘知幾.史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77.
[6][9]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7] 胡弼成.高等教育学[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127.
[8]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 2014-09-25(2).
[10] 朱熹.朱子语类·卷九十八[M].北京:中华书局,1986:1664.
[1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4.
[13] 朱熹.论语集注·子罕第九[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10.
[14] 韩愈.昌黎先生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88.
[15] 武晓峰,王磊,张颖.我国研究生学风和学术道德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03):18.
[16] 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30(2).
[17] 习近平.坚定不移创新创新再创新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N].人民日报,2014-06-10(1).
[18] 礼记·大学·第九[M].北京:中华书局,2016:142.
[19][21]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2).
[20] 赵永新.像反腐败一样反对学术不端[N].人民日报,2015-05-29(20).
[22] 柏木钉.学术诚信建设要有牙齿[N].人民日报,2015-11-21(18).
[2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J].中国勘察设计,2017(2):30.
[2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80.
[26] 学习小组.习近平首次点评“95后”大学生[N].人民日报,2017-01-03(2).
《析论优秀儒家文化对高校学术文化建设的借鉴意义》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析论优秀儒家文化对高校学术文化建设的借鉴意义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