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社会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9-09-07浏览:26次
摘 要:娱乐功能既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功能,也是其未来主要开发方向,要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娱乐功能价值必须了解其发展变迁以及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功能性是影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变迁的主要因素,从其娱乐功能出发可以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分为娱神、娱己、娱人三个发展阶段,各阶段娱乐功能表现差异明显。文章从文化系统论要素、结构、功能角度系统分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及其文化内涵变迁机理。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娱乐功能;文化系统论;演进
中图分类号:G81 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73 -9507 (201 9 )02 -0094-04
《文化月刊》国家级文化杂志征稿.于80年代初期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创办,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国文化报社)主办,国家级大型文化类核心期刊。《文化月刊》每月出上、中、下旬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文化月刊》主管单位:中国文化报社,主办单位:中国文化报社,国内统一刊号:11-3120/G2,国际标准刊号:1004-6631
民族文化既是民族历史的遗存,也是其未来发展的基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其最具活力并一直延续至今的组成部分。201 8年 1 月,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民委印发 《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 提出“扩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影响力, 增强中华文化自信”。要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影响力,必须将其文化与其功能结合,尤其是与其基本功能即功能结合。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娱乐功能演进及其所承载文化内涵,是实现其有效开发利用保护传承的前提。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及其文化内涵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不同地域创造出缤纷各异的民族文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少数民族生活地区大多地理条件复杂、生存环境恶劣,因而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锻炼身体、磨练意志、提升技能,这便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雏形。少数民族原本没有 “体育”的概念,原生的将身体锻炼、 意志磨练、 宗教信仰、精神愉悦融为一体的综合形态,被后人冠以民族体育、民族游戏、 民族杂技、 民族歌舞等不同的称谓。所以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界定争议不断,“国内体育界和民族、 民俗学界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1 ]。 有学者认为应该以 “体育” 为主要标准进行概念界定, 如闫艺提出应该以体育健身性、民族地域性和原始传承性为界定标准,把少数民族舞蹈、 杂技、 山歌、 民间游戏 (如斗羊、 斗鸡、斗狗)等项目剔除在外[2 ]。多数学者认为应该从 “少数民族”角度进行概念界定,如李志清提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就是指长期流传在各少数民族中,具有浓厚民族色彩和特征及强健体魄和娱乐身心作用的各种活动”[1 ];杨元英提出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各少数民族世代相传的,具有各少数民族文化特点 (生产、生活、宗教、祭祀、精神、性格等)的各种身体活动内容 (包括自娱自乐活动、体育舞蹈等)的储存和再现,是各少数民族文化模式的外在表现和历史文化知识的延续”[3 ]。笔者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概念界定应该结合民族地区实际情况,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产生发展、特征表现、功能价值、文化内涵等角度全面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产生流行于民族地区并体现民族文化特色的各类娱乐身心的体育活动,不仅包括肢体运动,还包括融入身体运动的智力与意志训练,不仅包括有形的物质形态,还包括无形的制度习俗与精神信仰,不仅包括纯粹的体育活动,还包括民族体育与民族节庆、民族歌舞、民族杂技等融为一体的文化复合体。
文化人类学家李凯尔特认为 “一切文化观察中都体现出某种为人所承认的价值”[4]。民族文化属性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本质属性,也是其与现代体育、西方体育的根本区别。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可以通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三层次解构。物质文化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外在物质表现,包括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活动场地、器材设备等内容,物质文化不仅直接决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生成发展,而且为其打上有形的、外在的印记;制度文化是影响物质文化的内在原则,具体包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组织形式、 经营管理、比赛规则、传承方式等内容,制度文化是内外部环境调适过程中产生的相对稳定的组织形式,是影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精神文化是支配制度文化内在原则的价值体系,包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精神信仰等内容,精神文化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核与灵魂。物质文化是外在,制度文化是中介,精神文化是内核, 三者互为依存、 融为一体。文化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灵魂,娱乐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功能,娱乐功能演进背后其实是一种文化发展变迁。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娱乐功能演进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变迁,既可以为其开发保护提供创新思路,又可以为其他民族文化形态保护传承提供参考借鉴。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娱乐功能演进历程
马林诺夫斯基认为不能从文化现象的偶然集合来说明文化的本质, 一切文化的价值都在于其“直接的或间接的满足人类的需要” 的 “有用性”,功能性是影响文化生存发展的主要因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 “传承民族信仰、传授生存技能、展现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交流、抒发生活激情、培养审美情趣”[5 ]等多种功能,但是娱乐功能是其一以贯之的基本功能。从娱乐功能视角,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大致经历了娱神、娱己、娱人的发展历程,不同娱乐功能阶段差异明显。
(一)娱神阶段
人类社会早期,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文明尚未开化,人们对自然界天地万物和人生旦夕祸福缺少掌控能力,由此产生不安全感、恐惧感,他们认为世界受到某种外在神秘力量的控制,于是产生各种形式的神灵崇拜。 人们通过歌舞、 祭祀、 庙宇、节庆、体育等多种方式 “娱神”。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生初期便是娱神的重要方式,其娱神性有以下具体表现:一是图腾崇拜,例如苗族的斗牛、藏族的赛牦牛、蒙古族的赛马都有图腾崇拜的印记;二是祭祀祖先, 例如苗族的跳芦笙、 土家族的摆手舞、黎族的竹竿舞都有祭祀缅怀祖先的寓意;三是通神娱神,例如纳西族的东巴跳、苗族的反排木鼓舞、独龙族的射弩起初都是通神娱神的手段;四是
祈福驱邪,例如苗族的独木龙舟和泼水龙运动早期是为了祈福求雨, 侗族的抢花炮也有祈福的目的。可见,在娱神阶段,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现出突出的仪式特征,并且在仪式之下的肢体运动反映出本
民族思想、艺术、价值、信仰、宗教等重要的文化内涵。
(二)娱己阶段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能力不断加强,对待神灵的态度也从畏惧和崇拜转为怀疑与颠覆。神灵世界观逐步解体, 神圣化的娱乐让位于世人, 进入世俗空间。神圣化的娱乐带有对完全异己的审美对象———
神灵的揣度与敬仰,表演者对适用于激发人类情绪模式的娱乐活动是否同样适用于神灵尚不确定,因此娱乐受到各种限制,不能完全表达,相比之下世俗化的娱乐形式更丰富,更富于变化[6 ]。随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走进世俗空间,人性需求逐渐融入其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不仅是族人锻炼身体的方式,还为族群精神娱乐、社会交往、沟通感情、生产贸易提供契机。例如广西三江的抢花炮运动,原是散落在当地民族村寨的小范围健身运动,后来发展成以福禄镇为中心, 集体育、 节庆、 生产、 集市、社交等多种形态于一体的民族狂欢节。娱己阶段,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既是娱乐族人的重要方式,
也是加强族群内部交流融合、重塑心理认同的重要形式。
(三)娱人阶段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娱乐方式多元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逐渐从当地人自娱自乐的民间活动演化为取悦游客的旅游项目。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漓江民俗风情园等十多个景区将抛绣球、跳竹杠、板鞋舞、板鞋竞走、芦笙踩堂、多耶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开发成旅游项目,取得良好经济效益[1 ]。还如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苗族斗牛打造成城市名片,并带动了旅游、节庆、演艺、影视、非遗、养殖等相关产业发展, “东方斗牛城” 品牌效益初现。 在娱人阶段,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原有的文化功能逐渐
失去用武之地,新衍生出的文化资本功能继续发挥作用。
可见,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娱神、娱己、娱人演进过程中,变化的不仅是娱乐对象,更是娱乐功能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有机结合体,可以从文化系统论角度研究其发展变迁。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其生命周期,应尊重客观规律,采取多元化发展策略。对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能用 “民粹主义”理念不加条件的全部保护, 而是要根据资源禀赋、 文化特色、社会功能、市场需求状况区分对待,灵活选择多种发展路径;对于体现民族信仰且较为严肃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宜做大规模商业开发,应当恢复其文化信仰功能;对于文化性较弱而观赏性较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通过市场开发实现其经济价值;对于文化价值较大但发展延续困难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采用生态博物馆式政府保护开发模式等等。
文化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灵魂,娱乐是其未来主要发展方向。论文从娱乐功能视角探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变迁,分析娱神、娱己、娱人不同发展阶段娱乐功能表现,并用文化系统论分析其发展变迁作用机理,最后得出坚守文化底线、创新文
化功能以及采取多元化发展路径等结论,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发保护提供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李志清.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与变异探析[J].
体育科学,2004(1):68 -72.
[2]闫艺.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新分类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 5 (1 ):65 - 6 9 ,
74.
[3]杨元英,李志清. 全球化背景下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J]. 体育文化导刊,2006 (1):94-9 6.
[4](德)H. 李凯尔特. 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M]. 涂纪亮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0.
[5]江伟,徐成立. 文化生态视域下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J]. 贵州民族研究,201 2(1):145 -149.
[6]齐楠. 从娱神到娱己———西方娱乐功能观的历史演变研究[D]. 吉首:吉首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7]车铭哲. 基于系统论视角下的城市公园系统构建研
究———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D]. 重庆: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 3.
[8](美)冯 · 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M].林康义,魏宏森,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9](美)尼尔·波茨曼. 娱乐至死· 童年的消逝[M].章艳,译.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 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娱乐功能演进及其作用机理》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娱乐功能演进及其作用机理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